日前,机动车新国标开启意见征询,“不到5秒的零百加速”“电控车门把手”“旋转座椅”“娱乐屏”等新能源车企引以为傲的性能与配置或将被强制约束。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公安部已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的征求意见稿,11月10日起公开征求意见。
据标准起草工作组编制说明,该标准是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标准,自1987年首次制定以来,分别于1997、2004、2012、2017年进行了4次修订。而从近年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践和国内外机动车安全技术发展情况看,现行的2017版GB7258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其中针对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汽车领域,编制说明指出“针对性条款要求少,难以满足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下的交通安全管理需求。”鉴于此,2024年交标委启动了标准修订立项程序。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新国标内容后了解到,除针对客货运车辆、特性机动车等特殊车辆提出新要求外,新国标对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汽车新增多项重要标准,涉及零百加速、车门把手、旋转座椅、车内显示屏等规范要求。
具体来看,新国标对零百加速提出上限要求: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
对此,编制说明指出,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其多是由于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对高加速模式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不足。为此,要求车辆刚启动时处于加速性能较低的默认工作状态,让驾驶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时需有意识的采取一定操作,以期提高其驾驶准备。据统计,目前驾校教练车和大多数燃油乘用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普遍大于5s,新老司机对于这种加速度更为适应,不易误操作。
可以预见的是,新国标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新能源车企“卷零百加速”的风气。
近期被广泛热议的新能源车内外门把手话题也再次被提及。概括而言,新国标要求,汽车除尾门外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机械应急把手,并设置相应醒目的标志。外门把手方面,汽车除尾门外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即使是在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也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增加外部营救概率。(不久前,南都·湾财社曾实测多款车型的车内外门把手,详见)
近两年开始流行的“零重力座椅”和“后排旋转座椅”,其行驶安全性也被纳入考量。新国标要求,汽车在行驶状态下,对于靠背角度电动可调、具有下肢支撑机构和整椅抬升机构的汽车座椅,在靠背角度调节范围内,应保证安全带等安全装置能够有效保护乘员安全,其中驾驶人座椅靠背最大角度应小于或等于35°。对于可旋转座椅,行车状态下应可靠固定在前向位置并确保乘员向前乘坐状态。
部分车企绞尽脑汁想出的、能为驾驶员提供情绪价值的娱乐车机功能或将被停用。新国标指出,汽车行驶速度超过10km/h时,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左侧的驾驶室(区)前部显示装置应关闭和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编制说明指出,该项标准旨在减少车辆运行状态下车载影音娱乐系统对驾驶人的影响,防止驾驶人分心驾驶。
电池安全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新国标要求,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车辆纵向或横向方向上150ms时间内有不小于25km/h的车辆速度变化或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时,应能自动切断动力电路,以防止发生事故后驾驶人失能时一直踩踏加速踏板产生二次事故。
此外,新国标还要求提高动力电池监测和危险预警功能,要求新能源汽车应能监测动力电池工作状态,能实现电池单体异常情况的自动监测、记录和预警,在发现热事件时应能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和光信号)提示车内人员。对于车长大于或等于6m的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报警后5min内电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
据悉,新国标意见征求将于2026年1月10日截止,并将于发布后6个月正式实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下一篇:原创 长安汽车,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