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 State)的科学家们提议为交通信号灯增加第四种颜色——白色。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红灯禁止、绿灯通行、黄灯缓冲,这盏白灯的含义是——“请跟着前方的自动驾驶车辆一起过马路”。
这种新颜色不会取代任何现有的颜色,而是为了改善在自动驾驶汽车日益增多的当下,车辆如何更快捷、更高效通过路口。
这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个隐喻性瞬间:信号的主导权从人类交警、信号控制器,开始转向AI控制的大规模交通网络。在人车混行的城市道路上,谁来组织秩序?自动驾驶真的准备好“带队过马路”了吗?
让我们从这第四盏信号灯,谈谈未来城市秩序的一场“灯号革命”。
此前,信号灯的设计逻辑从来不是给车看的,而是为了协调人类行为。红黄绿灯本质上是一种“低带宽、预设规则”的交通调度方式,简单、可控、但效率低下。
当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进入路口,一切都变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相互通信并与这些交通信号灯进行通信,从而以比人类更快、更精确的方式组织交通流量。
自动驾驶车具备:
按照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科学家的设计,当路口附近有足够多的自动驾驶汽车时,白灯就会亮起。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自动协调交通。因此,人类驾驶员无需做任何额外的事情,只需跟随前面的汽车即可(如果是自动驾驶汽车,它会准确知道何时继续行驶或停止)。
这就是“白灯”的意义所在:它是AI系统调度结果的“可视化界面”,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决策的翻译器。
过去,组织交通的单位是“人类驾驶员”。
未来,组织单位正悄然切换为“自动驾驶车队”或“AI感知到的整体车流单元”。你看到的每一辆无人车,背后其实都接入了一个实时AI交通网络,它知道:
所以,当你看到一辆自动驾驶巴士在白灯状态下缓缓通过,不是它“自己判断可以过”,而是它“代表AI网络完成了判断”,它是交通指挥官,也是路口协调者。
这时候,白灯不只是通行许可,更是角色切换的标志:从人控制交通,到AI控制交通。
这盏白灯,最早由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提出,是其自动驾驶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从已公布的技术路径来看,美国的尝试具备以下特点:
而中国的路径,则完全不同:
蘑菇车联等企业推动的,是一整张城市级AI网络,让车、路、云、管控平台和信号系统形成协同闭环。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是:
换句话说,美国探索的是“协议标准”,中国部署的是“系统网络”。
以蘑菇车联在桐乡打造的中国首个“实时数字孪生路口”,信号灯不再是预设周期,而是由AI根据车流、人流和调度目标动态生成。某些时刻,甚至车与人不是靠红绿灯分时段,而是靠AI协调避让顺序。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蘑菇车联自研的大模型 MogoMind。它能预测路口压力,建模人车行为,决定哪个时刻亮什么灯,是否进入“白灯模式”,甚至提前告知每辆车即将发生的交通变化。
这不是给红绿灯装个摄像头,而是让整个城市拥有一个可以感知、推理、决策、协同的“交通大脑”。
写在最后:灯,是未来秩序的象征
“白灯”的背后,是城市交通组织逻辑的转变:——我们不再盯着红绿灯决定自己能不能走,而是跟着AI控制的交通节奏走。
这盏白灯,也许只是开始。未来不只是“多一盏灯”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的AI网络怎么亮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