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再升级!L3级辅助驾驶实测体验
创始人
2025-11-13 21:44:56
0

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解放双手”已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从最初的定速巡航、车道偏离预警,到如今的自动变道、交通锥识别,辅助驾驶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而2024年,行业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L3级辅助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正式落地量产,这意味着车辆在特定场景下可以“主动接管驾驶权”,驾驶者无需时刻紧盯路况,甚至能在车内短暂处理其他事务(如回复消息、看导航)。但L3级与此前常见的L2级(辅助驾驶)有着本质区别:它不仅是功能的叠加,更是责任主体的转移——当系统激活时,车辆需对行驶安全负主要责任,驾驶者则从“操作者”变为“监督者”。

目前,全球已有少数车企推出了支持L3级的量产车型(如奔驰DRIVE PILOT、宝马Personal Pilot Pro、小鹏XNGP高阶版),它们在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封闭/半封闭场景中,展现出接近“半自动驾驶”的能力。本期,我们将通过一场深度实测(以奔驰DRIVE PILOT和宝马Personal Pilot Pro为例),带你体验L3级辅助驾驶的真实表现:它能否真正“靠谱”地应对复杂路况?与L2级有哪些颠覆性升级?驾驶者又该如何正确使用这项技术?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L3级 vs L2级:从“辅助”到“接管”的质变

要理解L3级辅助驾驶的魅力,首先要明确它与L2级的核心差异——责任主体与功能边界。

1. L2级:驾驶者的“电子助手”

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智能驾驶”车型(如特斯拉Autopilot、蔚来NOP、小鹏XPILOT 3.0)均处于L2级水平,其核心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保持(LCC)、自动紧急制动(AEB)等。这些功能本质上是“驾驶辅助工具”,需要驾驶者始终双手握方向盘、双眼注视前方,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例如,当开启L2级自适应巡航时,车辆能根据前车速度自动调整油门/刹车,保持安全跟车距离;车道居中保持则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让车辆尽量保持在车道中央行驶。但一旦遇到复杂场景(如无车道线的施工路段、突然加塞的车辆、恶劣天气导致传感器失效),L2级系统会立即提示驾驶者接管,若驾驶者未及时响应,车辆可能直接退出辅助状态甚至急刹停车。

2. 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者”

L3级的关键突破在于“有条件接管”——在系统设定的特定场景(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且无极端天气)下,车辆可以完全自主控制加速、刹车、转向,驾驶者无需持续监控路况,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务上(但仍需在车内待命,随时准备在系统请求时接管)。

以奔驰DRIVE PILOT为例,当车辆检测到当前道路为德国认证的高速公路(标识清晰、无施工)、车速低于60km/h(部分国家/地区放宽至130km/h)、天气条件良好(无暴雨/大雪)时,驾驶者可通过方向盘上的按钮激活L3级模式。此时,中控屏会显示“系统已接管驾驶权”,方向盘上的压力传感器会监测驾驶者是否保持手部轻触(非强制握紧),若系统遇到无法处理的场景(如突发交通事故、道路临时管制),会提前10-15秒通过声音、视觉和触觉(座椅震动)提醒驾驶者接管,整个接管窗口期约8-10秒。

这种“责任转移”是L3级与L2级的本质区别:L2级系统故障时,后果完全由驾驶者承担;而L3级系统在激活期间发生事故,车企需根据当地法规承担相应责任(如奔驰已为DRIVE PILOT投保了专项责任险)。

二、实测体验:L3级辅助驾驶如何应对真实路况?

为验证L3级辅助驾驶的实际能力,我们在德国慕尼黑周边的高速公路(符合DRIVE PILOT认证条件)和中国上海的G60沪昆高速(模拟城市快速路场景)分别对奔驰DRIVE PILOT和宝马Personal Pilot Pro进行了实测,重点观察其在跟车、变道、应急处理三大核心场景中的表现。

1. 跟车与速度控制:比老司机更“稳”的节奏

在高速巡航场景下,L3级系统的跟车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当激活DRIVE PILOT后,车辆会自动识别前车(即使前车无车道线引导,通过前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并根据设定的巡航速度(如120km/h)调整跟车距离(通常为3-5秒时距)。

实测中,当前车突然减速(如从120km/h降至80km/h),DRIVE PILOT的反应速度几乎与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持平——刹车力度线性且柔和,没有突兀的顿挫感,车内乘客几乎感受不到急刹的眩晕。更厉害的是,当车流恢复畅通(前车提速至120km/h),系统能精准判断加速时机,平稳提速至设定速度,整个过程无需驾驶者干预。

宝马Personal Pilot Pro的表现同样出色,其独有的“预测性跟车”功能通过分析前车历史行驶轨迹(如频繁变道的货车),提前调整自身车速,减少不必要的刹车次数。例如,在一段连续弯道的高速公路上,前车因限速标志减速,Personal Pilot Pro不仅精准控制跟车距离,还会自动微调方向盘角度(保持在车道中心偏内的位置),避免因前车偏移导致的车道偏离风险。

2. 自动变道:比人类更“果断”的决策

变道是高速驾驶中最考验系统智能度的场景之一——需要同时判断相邻车道的车流速度、间距以及后方来车的距离。L3级系统在这方面的表现超出预期:当驾驶者通过转向灯发出变道指令(或系统根据导航路线自动规划变道),车辆会先通过侧后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扫描相邻车道,确认目标车道有足够的安全间距(通常为1.5-2个车身长度)后,才会平稳执行变道动作。

在实测中,我们模拟了一次“从左侧快车道切入右侧慢车道”的场景:按下转向灯后,DRIVE PILOT首先缓慢向目标车道偏移约30°,同时通过中控屏显示相邻车道的车辆分布(绿色图标代表安全间距充足,黄色代表需谨慎)。当确认右侧车道无快速接近的车辆(最近一辆车距离约50米且车速低于100km/h),车辆以约20km/h的相对速度平稳切入,整个过程仅耗时3-4秒,且没有出现“犹豫不决”或“强行并线”的情况。

宝马Personal Pilot Pro则更进一步——它支持“导航联动变道”,即根据预设路线自动规划变道时机(比如即将到达高速出口前2公里,系统会主动提醒并执行变道至最右侧车道)。实测中,当车辆接近上海G60高速的出口匝道时,Personal Pilot Pro提前识别出口标识,通过多次小幅调整方向盘角度(每次偏移不超过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靠近匝道入口,最终平稳汇入匝道,整个过程无需驾驶者手动干预。

3. 应急处理:遇到突发状况有多“靠谱”?

L3级系统的终极考验是应对突发意外——比如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如掉落货物、动物)、施工路段的无车道线引导,或相邻车道车辆的危险加塞。

在德国实测中,我们故意模拟了一次“前方车辆急刹+道路中间出现纸箱”的场景:当前车因避让纸箱急刹时,DRIVE PILOT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距离约50米时检测到风险,立即启动分级制动——先以轻微力度减速(提醒驾驶者注意),当距离缩短至20米且纸箱仍未被移除时,系统果断全力刹车,最终在距离纸箱约1米处安全停下,整个制动过程平稳且及时。

更复杂的是施工路段场景:当车辆行驶至一段因维修封闭的左侧车道(仅剩右侧两车道通行),且右侧车道有慢速行驶的货车时,DRIVE PILOT通过高精度地图(提前预存施工信息)+ 实时传感器融合,提前1公里识别到施工标志,自动规划绕行路线(向右微调车道位置,保持与货车的安全间距),并在进入施工区域后降低车速至60km/h(系统设定的施工路段限速),全程无需驾驶者手动变道或调整速度。

宝马Personal Pilot Pro则在应对“加塞车辆”时表现出色——当相邻车道的车辆以较快速度(约10km/h高于本车)试图插入时,系统会通过轻微加速(保持本车优先权)或小幅刹车(留出安全间距)应对,避免“斗气式”的急刹或强行不让行。例如,一辆SUV突然从右侧车道加速切入,Personal Pilot Pro先通过中控屏提示“检测到加塞车辆”,随后自动调整车速至与SUV同步(保持约1米的横向间距),待其完全进入车道后再恢复原巡航速度,整个过程既保证了安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三、驾驶者体验:从“紧盯路况”到“短暂放松”

L3级辅助驾驶最直观的变化,是驾驶者从“全程紧张”到“有限放松”的体验升级。

在激活DRIVE PILOT后,驾驶者可以将双手轻放在方向盘上(无需用力握紧),双脚离开踏板,视线短暂转移至中控屏(查看导航或路况信息)。实测中,我们尝试在系统接管期间回复了一条语音消息(通过车载麦克风),整个过程约2分钟,车辆始终保持稳定行驶,没有因驾驶者分心而出现异常。

宝马Personal Pilot Pro则提供了更灵活的“监督模式”——驾驶者可以选择“完全放手”(系统允许短暂视线离开路面,但需在10秒内响应提醒)或“半监督”(建议保持手部轻触方向盘,以便更快接管)。例如,在一段30分钟的高速巡航中,我们每隔5-8分钟瞥一眼中控屏(查看剩余路程),系统均未触发接管提醒,直到接近收费站(需人工缴费)时,才提前5分钟提示“请准备接管车辆”。

但需要注意的是,L3级并非“完全自动驾驶”——驾驶者必须在系统请求接管时(如遇到无法处理的场景),在8-10秒内迅速握紧方向盘并接管控制权。实测中,当DRIVE PILOT因前方突发交通事故(道路完全堵塞)触发接管请求时,中控屏会显示红色警示图标,同时座椅震动+蜂鸣声提醒,此时若驾驶者未及时响应,车辆会在安全区域(如应急车道)自动减速至停车,并开启双闪灯。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L3级离“完全可靠”还有多远?

尽管L3级辅助驾驶已展现出接近“半自动驾驶”的能力,但它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1. 复杂场景的适应性

目前的L3级系统在极端天气(暴雨/大雪导致传感器失效)、无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陌生路段、非标准道路(如乡村小路)下的表现仍有待提升。例如,暴雨天气中,摄像头的视野可能被雨水模糊,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会缩短,导致系统对障碍物的识别精度下降。

2. 法规与责任的落地

L3级的“责任转移”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目前全球仅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明确了L3级事故的责任划分(车企承担主要责任),而中国、美国等国家仍在制定相关标准。此外,保险行业也需要针对L3级车型推出专门的产品(如覆盖系统故障导致的损失)。

3. 用户教育与信任建立

许多驾驶者对L3级系统存在误解——“既然能接管,那我完全可以睡觉”。实际上,L3级仍需驾驶者保持“监督状态”,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车企需要通过更清晰的交互设计(如直观的接管提醒、易懂的功能说明),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这项技术。

结语:L3级辅助驾驶,开启人机共驾新时代

实测体验告诉我们,L3级辅助驾驶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它在特定场景下能提供接近“半自动驾驶”的便利性,让驾驶者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同时通过更高级的感知与决策算法,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尽管它仍面临复杂场景适应、法规完善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如激光雷达成本下降、AI算法更智能)和法规的跟进,L3级乃至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终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你经常行驶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封闭/半封闭场景,且对新技术持开放态度,L3级辅助驾驶车型值得关注——它不仅能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还能让你体验到“人机共驾”的未来感。但请记住:无论技术多先进,安全驾驶的意识永远不能松懈。L3级辅助驾驶,不是终点,而是智能出行新时代的起点。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贵州5岁男童被拐38年后成了福... 年过七旬,贵州遵义的葛友华和妻子,终于找到已经被拐38年的儿子葛永。 11月13日,他们通过警方线上...
安徽多地或迎降雪!合肥雨夹雪!... 安徽省气象台提示,未来一周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仅16-17日我省有一次降水过程,其中16日淮河以...
记者手记丨德企财报季频响“关税... 新华社柏林11月15日电 记者手记丨德企财报季频响“关税”警报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在近几周德国柏林、...
三大航司发布日本航线客票处理通... 11月15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日本航线客票特殊处理的通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
重磅进展!铂、钯期货和期权,即... 新能源金属迎来定价“新坐标”。 11月14日,广期所发布通知,明确铂、钯期货和期权上市交易有关事项。...
杭州热电拟出资2亿元参设投资基...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11月14日,杭州热电(605011)公告,公司计划作为有限合伙人以...
原创 辽...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明清两朝之间几场著名的战役,如萨尔浒大战、浑河大战等。而今天,我们将重点讲...
2025胶原蛋白肽测评:核心技...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胶原蛋白肽产品,消费者常常感到困惑:究竟如何选择一款真正有效、安全可靠的产品?答...
济南姑娘王晓月助山东队获十五运... 11月14日下午,在香港单车馆进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追逐赛决赛中,济南运动员王晓...
原创 黄... 在11月的第一周,亚太地区发生了两件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大事。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