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海发玩具公司创始人张庆立(左二)与工作人员沟通AI新产品的开发。本报记者 曹铮摄
10月15日上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25年中国国际玩具及教育设备展览会上人流如织。河北海发玩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发玩具公司”)携4.0版“AIKids”系列人工智能玩具首发亮相,马上成为全场焦点。
拍拍玩具小狗的脑袋,它便应声起舞;录入一段语音,它能复刻音色、对答如流;价格不足百元,质价比超高……“功能齐全,价格优惠,非常出彩。”一位来自浙江的采购商对这款AI玩具爱不释手,当场就下了订单。
与此同时,距离上海1000余公里的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镇,海发玩具公司研发工程师高梦阳正在调试新一版AI玩具的“吵架模式”。这一创新功能,让玩具变身“解压搭子”,通过趣味互怼帮助用户释放情绪。
这个充满创意的点子,并非来自年轻的工程师,而是出自年逾花甲的张庆立。
张庆立,海发玩具公司创始人,也是容城毛绒玩具协会会长,他用奇思妙想不断突破玩具的边界。
玩具,并不止于玩具。如今,外形可爱、触感柔软的毛绒玩具跃升为玩具界的“顶流”,俘获了大朋友、小朋友的欢心。在情绪消费兴起、潮流文化风靡的当下,带有治愈特性的毛绒玩具跳出传统赛道,成为撬动未来百亿元级潮玩市场的新生力量。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容城玩具产业乘势而上,逐步发展为年交易额超120亿元的毛绒玩具产业基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容城人,张庆立经营“萌商品”已有十多年。创业路上的三次转身,让他闯进了情绪经济新蓝海。
20世纪90年代,张庆立投身外贸服装行业。亲历过代工贴牌的利润挤压与缺乏话语权的阵痛后,2011年他毅然转身扎进毛绒玩具行业,立志“要把做服装吃过的亏,在玩具上赢回来”。
按照建平台、聚产业的思路,他在容城打造了毛绒玩具城,鼓励商户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发力,实现两条腿走路。
2015年,毛绒玩具城的商户从最初的100家增长至2800家,一跃成为北方最大的毛绒玩具集散地。张庆立的第一次转身,大获成功。
但张庆立并没有满足于只做园区管理者。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海发玩具公司。这次转身,他剑指行业标杆。
张庆立从创立海发玩具公司第一天起,就笃定只做原创、死磕创新。他以两倍于东莞同行的薪资,挖来了经验丰富的打板师,组建起设计团队。他们打造出年销80万只的爆款产品——火烈鸟抱枕,硬是在大白鹅抱枕统治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路。
做服装的经验和优势也没有丢。张庆立组织当地同行去各地参展,帮助大家拿订单、学经验、找机会。还与知名品牌IP合作,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联名产品。
容城的玩具产业蒸蒸日上。
然而,抓娃机普及带来的毛绒玩具市场爆发式增长,让张庆立喜忧参半:“普通娃娃论斤卖,利润薄如刀片。产业不升级,早晚得被淘汰。”
其实,自雄安新区设立起,张庆立对第三次转身的紧迫感便与日俱增。
作为区域特色产业的领头羊,身处未来之城的海发玩具公司如何摆脱传统路径,实现产业升级?
2022年夏天,一位朋友拿着一只破旧不堪的玩偶兔子找到张庆立:“这是我女儿最爱的玩偶,陪伴了她十几年,能不能复原它?”
张庆立让设计团队找遍市场,也寻不见相同的布料。尽管复原未果,却让他从中窥见了毛绒玩具深藏的情感价值:“我要做有生命力的玩具,让它像家人一样陪伴左右。也只有借助智能化,玩具产业才能与雄安共成长。”
怀揣梦想,张庆立奔赴深圳考察。
在深圳华强北,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让他眼花缭乱,却始终找不到与玩具结合的切入点。眼看就要无功而返之时,出租车司机一句“现在学习机最火”点醒了他:何不将学习机功能融入玩具?
说干就干。张庆立在深圳成立研发公司,组建起一支专业技术团队,研发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智能玩具,开启了为玩具装上“科技芯”的征程。
研发之路并非坦途。
让玩具“活”起来,首先要“看得见”。团队花了8个月时间、耗资200余万元,开发出卡片识别系统。卡片一靠近,玩具就能读汉字讲故事,甚至说英文。
让玩具“活”起来,更要“会聊天”。但是,关键的识音功能遭遇了研发瓶颈:毛绒填充物影响收音,方言识别更是难题。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ChatGPT横空出世。大语言模型技术的突破,为智能玩具研发按下了“加速键”。
研发团队全力投入,尝试将大模型与识音功能结合。经过无数日夜的调试优化,他们突破瓶颈,成功开发出一键随聊功能。
自此,当孩子对着玩具说出“妈妈,我想你了”,妈妈能在手机App上实时接收并回复。玩具,成了跨越空间的情感桥梁。
更让团队自豪的是,这款AI玩具不仅能精准识别普通话,国内版还能听懂各地方言,国际版更是支持180种语言,为产品走向国外奠定了基础。
2024年4月8日,海发玩具公司名为“AIKids”的系列人工智能玩具发布。该系列拥有16个原创IP形象,集人机对话、一键随聊、心理检测、健康管理、早教陪伴等66种功能于一身,手握3个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和30余项美术版权。
产品一经问世,同行纷纷点赞。可谁也没想到,市场的反馈却给了张庆立一盆冷水。一个月下来,“AIKids”系列玩具只卖出了几千个,这个销量还不到海发玩具公司传统玩具日销量的十分之一。
张庆立没认输。通过用户回访,团队发现了无开关设计导致误触发等问题,也意识到AI玩具市场仍需耐心培育。
张庆立和团队一边等待机遇,一边持续优化产品。2.0版本增加多触点交互,玩具被举高时会奶声奶气地说“太高了,我害怕”,玩具成了亲密的小伙伴;3.0版本引入专属智能体,邀请幼教专家设计情景问答,帮助孩子应对成长困惑,玩具成了贴心的小老师。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25年初,日本的一款交互玩具在海外走红,顺势带火了国内的AI玩具。海发玩具公司等来了风口。他们生产的“AIKids”系列人工智能玩具逐渐赢得了市场认可,销量稳步提升。
产品破圈,更带动产业破局。现在,容城十几家玩具企业涉足AI玩具领域,构建起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带有陪伴温度与科技力量的毛绒玩具从这里走向全球。
“拥抱AI大潮,玩具有了生命力,我们的传统产业也更有生命力。”张庆立信心满满。(记者冯阳、曹铮、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