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春的一个午后,《新华社消息》栏目的成员们屏息凝神,审视着屏幕上刚刚完成的AI数字主播模型。这张与栏目主播几无二致、却又带着某种超现实质感的面孔,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屏幕中的数字分身精准复刻着真人主播的每个表情,而镜头后的团队正在探索的,是一条技术赋能与专业价值的平衡发展之路。
《新华社消息》栏目自创立之初,便确立了“以主播出镜播报为基本呈现,以内容和技术创新为发展引擎”的核心理念。需要强调的是,《新华社消息》目前在日常报道中尚未使用AI主播替代真人播报。
基于《新华社消息》主播形象开发的第一版AI主播
近两年来,以《新华社消息》主播形象与声音为基本坐标开展的AI数字主播探索,其目标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为新华社更广泛的音视频报道提供AI主播技术和应用支持,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媒体智能化转型趋势,基于对未来音视频报道形态的前瞻研判而进行探索实践。
这一探索既是对技术创新趋势的积极响应与战略储备,也是《新华社消息》立足核心优势、前瞻未来趋势,在守正与创新之间走出的一条发展路径。
一、技术储备: 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
在AI主播项目研发的初期阶段,栏目编辑部内部曾有过深入讨论。在始终坚持真人主播为基本呈现形式的前提下,AI数字主播的定位与角色成为讨论的焦点。
编辑部与新华社技术局等相关部门、机构的研发团队共同确立了“循序渐进、人机协同、优势互补”的开发原则。初期版本的研发重点聚焦于基础建模技术的突破,通过系统采集主播的声音特征、唇形动态、表情变化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初步的数字模型体系。
这个过程充满了技术挑战与创新突破。工程师团队需要攻克实时音视频处理与AI形象合成的关键技术难题,而演播资料室则要提供专业级的演播摄像技术支持,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准度与完整性。
早期的AI主播版本在表现力上还显得较为生硬,但这是技术创新过程中必经的发展阶段。技术团队通过持续优化算法和训练,使数字主播的唇形同步准确率和动作体态匹配度大幅提升,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技术进步。
二 、迭代进化: AI主播的能力拓展
第一代AI主播主要基于《新华社消息》栏目的两位真人主播形象进行制作,主要用于社内相关短视频制作。这一版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息类短视频报道的制作效率,丰富了报道样态。
后续研发的AI主播则以“声音”为核心进行应用,这一版本在音视频报道的配音解说场景中表现出色,尤其在新闻消息的配音方面做到了高度拟真。在表达上,这版AI主播真实还原了《新华社消息》栏目主播的播报特点,连播报气口和停连重音等语言风格习惯都接近鲜明的真人主播原型。
最新版AI数字主播平台已于近期完成研发并正式投入使用,可无缝衔接新华社音视频报道生产流程。新版AI主播同样基于《新华社消息》栏目两位主播的形象声音训练开发,提供16种形象选择(含景别、着装、情绪等),在播报样态方面更加生动自然贴近真实。在播报语言方面,实现了多语种播报能力的突破,能够提供中英西法等23个语种播报。同一新闻内容可通过AI数字主播应用平台系统,实现不同语言版本的快速生产与同步输出。
三、 价值重构: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当《新华社消息》栏目主播们首次面对自己的数字分身时,那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就像在照一面神奇的镜子——镜中的自己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准无误,这既让人惊叹技术的进步,也不免引发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主播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理转变。最初的不安和疑虑,随着对技术理解的深入而逐渐消解。他们发现,数字分身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随着与数字分身的共事日益深入,主播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价值。他们意识到,真正难以被技术复制的,不是标准的发音或规范的动作表情,而是那些更深层的能力:生动鲜活的表达,对新闻现场的敏锐洞察,与采访对象建立的真挚连接,以及对热点事件的独到解读。
这种认知转变促使主播们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有人开始深耕特定领域,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名片”;有人着重提升现场报道能力,用独特的视角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有人专注于深度访谈,通过富有洞察力的提问揭示新闻背后的故事。
四 、系统构建: 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华社消息》栏目始终秉持着对技术创新开放而稳慎的态度。对AI数字主播技术的研发,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和布局。正如栏目创立之初确立的“以主播出镜播报为基本呈现”的基本理念,当前阶段的AI技术探索并非意在替代真人主播,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
这种技术储备具有多重考量。从技术演进角度看,AI数字主播代表着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沿方向。通过几个版本的持续迭代,我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更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和制作流程。这些技术积累将成为栏目未来发展的重要数字资产,确保在技术变革中始终保持前瞻性和主动性。
从人才培养维度看,参与AI主播研发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团队技术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深入了解AI技术的优势与局限,采编和研发人员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技术发展与专业价值之间的平衡点,这对音视频报道未来的创新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技术储备始终服务于内容质量提升的根本目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工具,新闻工作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导向性和专业性。因此,在推进技术研发的同时,我们注重确保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要以提升报道质量为前提。
展望未来,当屏幕中同时映照出真人主播与AI数字分身的面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应是对新闻本质的回归与升华。秉持“研发先行、稳慎应用”的思路,不仅要探索先进技术,更要确保导向正确;不仅要追求传播效率,更要坚守新闻真实;不仅要拥抱创新,更要传承使命。(作者系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消息编辑室主任)
上一篇:AI人工智能仍是科技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