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吉利汽车生产线。 刘娟 摄
蒸蒸日上的贵州金融城。 吴林燚 摄
刘娟
初冬时节,穿行于贵阳市观山湖区,大道通衢、车流如织,公园步道银杏金黄、市民漫步悠然,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建设热土。五年后,一座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充满活力、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已然矗立。
“十四五”期间,观山湖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900亿元,年均增长5.26%;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70亿元,是2020年的3倍;市场主体从6.9万户跃升至14.84万户,实现翻番。这份厚重的成绩单,不仅见证了“四城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更彰显出观山湖区发展的扎实根基与强劲脉动。
产业之城
集群成势 动能汇聚
十月底,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2025贵阳汽车文化节火热进行。吉利汽车展台上,两款标注着“观山湖制造”的车型——银河A7和银河E5,吸引着众多目光。“每一辆吉利汽车,都是观山湖区着力建设‘产业之城’的‘移动名片’。”贵州海翔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炳旭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从落户观山湖到产品远销全球,吉利汽车不仅是观山湖区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牵引着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此集聚。
吉利的“链主”效应,是观山湖“产业之城”建设的精彩缩影。“十四五”以来,全区坚定实施“二三驱动、四化并进”战略,现代产业体系筋骨日益强健。
工业提质增量规模空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70亿元,是2020年的3倍;吉利汽车成为全市首家百亿级制造业民营企业,带动“一主一特”产业产值达267亿元;园区配套持续完善,标房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荣誉企业达26家,中安电气更成为全省入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之一。
服务业提档升级亮点纷呈,金融城聚集金融及专业服务机构607家,基金小镇管理规模超1600亿元;数博会等三大国际展会常态化举办,会展综合经济效益预计达300亿元;西南商贸城营收较2020年增长269.3%,首牌首店引进超200家;文旅融合活力四射,旅游总收入预计较2020年增长175亿元,“15分钟文化生活圈”全覆盖;楼宇经济蓬勃发展,亿元税收楼宇达20栋,获评“活力中央商务区”;数字经济提速发展,互联网和软服业营收增长2.36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农业提效固基成效显著,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提升,乡村旅居示范带初具规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提升超60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20万元。观山湖区的产业画卷,正从“单一亮点”向“集群崛起”转变,发展动能愈发澎湃。
宜居之城
精建细管 幸福可感
秋光正好,位于观悦街与金阳北路交叉口的“愉悦园”口袋公园初展新颜,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步道铺设与绿化收尾。这座以“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为主题、占地约4600平方米的公园,即将对外开放,为市民再添一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空间。
像“愉悦园”这样的口袋公园,“十四五”期间观山湖区已建成35个,2025年再增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2平方米。一方“愉悦园”,折射的是观山湖建设“宜居之城”的民生温度。五年来,全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治理效能与城乡融合水平。
城市功能实现跨越,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预计达85.33%;“九纵九横”骨干路网不断完善,市政道路总里程突破579公里,贵阳北站年客运量较2020年近乎翻番,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一圈两场三改”429个项目全面完工,市民生活便捷度显著提升。
城市治理更趋精细,市容“八查”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堵点改造等措施让城市更有序;区城运中心建立、“贵阳北站”等数智化场景应用让治理更智能;空气质量优良率预计持续保持99%以上,生态“七率”100%,绿色已成为城区最美底色。
城乡融合步伐坚实,农村“五治”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户厕改造全面完成;“镇镇通高速”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持续向农村延伸,累计投入近1.69亿元改善农村学校条件,金华镇卫生院晋级市二级综合医院,农村养老床位增至923张。观山湖区正以精雕细琢的功夫,勾勒出宜居幸福的现实图景。
活力之城 开放创新 近悦远来
十月底,金融城一期商务区,“栖巷”特色商业街区正式开街。开放式的流线布局、简约现代的风格,融合餐饮、休闲等多重业态,特别是“鱼经理”IP形象巧妙呼应职场文化,迅速成为周边楼宇白领们午休与下班后的“充电驿站”。
“今后午休、下班有去处了!”上班族郑磊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栖巷”不仅是金融城配套的升级之作,更是观山湖探索“楼宇+街区”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本,为“活力之城”注入了时尚与轻松的新内涵。
“栖巷”的诞生,离不开观山湖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沃土。“十四五”期间,全区将改革、开放、科技、环境、人才一体推进,城市活力持续迸发,五年新增常住人口约28万。
改革开放释放新动力,“五高”改革全面推进,多项国家、省级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基层履职三张清单”等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积极融入开放战略,引进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超1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年均预计增长5%。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全区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200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达372家;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成立贵州分中心,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41个,促成产学研合作93项;“三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120家,投入研发经费超百亿元,完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260项,19家单位荣获44项省级科技奖。
营商环境塑造新优势,政务服务“五个一办”“企业之家”建成、基层便民服务全覆盖等措施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87.9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市场主体从6.9万户激增至14.84万户,“四上”企业810家,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观山湖,正以其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精神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青年才俊的舞台。
幸福之城 以人为本 温情满城
在观山湖区宇虹社区,智能机器狗“宇小虹”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网格员”。它能24小时巡逻,自动识别社区问题并上报;AI客服“宇小虹”在线答疑解惑;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药上门等服务。
“科技是冷的,但人心是暖的。最好的智能治理,是让科技成为纽带,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社区党支部书记龚玲感慨道。
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将“陌生邻里”变成“幸福一家”,这是观山湖区建设“幸福之城”的微观写照,更是观山湖持续夯实民生底座的生动诠释。“十四五”以来,观山湖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78万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健全,泰康之家黔园高品质养老项目落地,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领先全省;建成安置房5704套,各项救助补助资金惠及困难群众18.3万余人次;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经济增速。
教育医疗质量双双跃升,新开办中小学13所、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近2.9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70.60%、97.88%;省医金朱医院、大秦肿瘤医院投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观山湖院区开工建设,每千人床位数超省市平均水平。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平安观山湖”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四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信访一次性化解率大幅提升至98.07%,平安建设考核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在这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成为居民最真切的体验。
“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壮阔启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观山湖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沿着“四城建设”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观山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