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浪潮下,主动学习AI、善用AI,方能在进化之路上占据主动。”11月8日下午,央视科学顾问、超百万粉丝科技博主包坤携其新作《AI通识课12讲》,在中信书店开启一场以“AI与人共同进化”为主题的分享会。本次活动由中信书店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吸引了从青少年到职场人的多圈层读者,现场互动热烈,思想碰撞不断。
作为美国藤校全奖博士、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实践者,包坤以“机器在创造,人类在提问”为核心观点展开分享。他从深蓝计算机到GPT模型的技术迭代切入,用通俗语言拆解了AI“感知—推理—创造”的底层机制:“GPT擅长创意写作与角色扮演,DeepSeek在数学推理上更具优势,Kimi处理长文本和古文的能力突出——理解不同AI的特性,才能让技术真正为我所用。”
分享中,包坤重点回应了现场读者普遍关心的“AI焦虑”。他提出“AI是镜子而非对手”的观点,强调理解AI的过程本质是重新认知人类价值:“AI能高效完成标准化工作,但提问的智慧、共情的能力、跨界的思维,这些人类独有的特质才是进化的核心。”针对家长群体关注的青少年AI教育问题,他结合书中理念给出“先思考,再AI”的实践原则,建议通过“对比AI答案与自身思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在互动环节,一位职场人士问及AI工具组合使用技巧,包坤以营销策划为例,给出“GPT生成创意+通义千问实现视觉化”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学生“如何避免AI依赖”的提问,他鼓励将AI作为“高效助手”,用其完成资料整理等基础工作,预留更多精力用于深度思考。现场读者纷纷拿出《AI通识课12讲》记录要点,书中既有从AI基础到量子计算的系统知识体系,又收录了大量教育、职场实操案例,恰好为现场内容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赢得读者广泛认可。
签售环节中,包坤在扉页写下“与AI共生,以思考为翼”的寄语。不少家长表示,这本书解决了他们对孩子使用AI的教育困惑;职场人则认为书中的AI工具应用策略极具落地价值。据悉,该书上市以来已跻身科技类畅销书榜,助力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读特记者 陆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