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刮得特别大,我自己开的是比亚迪,前段时间偶然换了朋友的日产轩逸开,这才实实在在感觉到,电车和油车的差别真不是一点半点,不管是开着的感觉、花的钱,还是那些智能功能,都差得挺明显。
比亚迪秦 PLUS DM-i 靠电机驱动,我第一次开就觉得 “动力随叫随到” 特别爽,轻踩电门,三百一十六牛・米的峰值扭矩马上就来,等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总能比燃油车快半个车身。可日产轩逸不一样,它用的是一点六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得等转速升到两千转以后,才能输出最大扭矩,虽然 CVT 变速箱开着平顺,但加速的时候没什么劲儿,一点爆发力都没有。这种差别在高速超车的时候更明显,电车深踩电门就能降档提速,油车却得提前琢磨好,还得留够超车的距离。
在花钱这块,电车真是 “省到极致”,油车就有不少 “隐性支出”。我平时开比亚迪秦 PLUS 基本用纯电模式,晚上谷电一度才零点四元,一百公里耗电十六度,算下来每公里成本才零点零六四元。朋友的日产轩逸 WLTC 综合油耗是五点九九升每一百公里,按现在油价七块五每升算,每公里成本得要零点四五元。要是一年开两万公里,电车每年能省差不多七千七百二十元油钱,这些钱足够把电车保险和油车保养的差价补上了。而且电车不用换机油、火花塞这些易损件,长期开下来,花的钱还能更少。
智能体验上,电车能做到 “全场景覆盖”,油车就只能满足 “基础功能”。比亚迪的 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是真好用,对着车说话就能同时控制空调、导航、放歌,甚至还能远程启动车子预热。可日产轩逸的八英寸中控屏,只能连蓝牙和用个基础导航,实体按键倒是好操作,但一点科技感都没有。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秦 PLUS 有 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跑高速巡航的时候,能自动跟车保持距离,还能让车子在车道中间走,开久了也没那么累;可轩逸只有定速巡航,遇到路况复杂的时候,基本用不上。
不过补能这块,电车就有点 “场景依赖”,油车却是 “无感补给”。虽然比亚迪能快充,但我跑长途的时候还是得提前找好充电站,有一次跨城开车,服务区的充电桩坏了,没办法只能绕十公里去市区充电,光等就花了四十分钟。再看日产轩逸,三分钟加满油就能接着走,根本不用操心续航的事。到了冬天差别更大,电车电池活性会降低,续航会少两到三成,可油车加一箱油,轻松跑五百公里以上没什么问题。
开起来的质感也不一样,电车是 “静谧沉稳”,油车就有 “机械共鸣”。比亚迪秦 PLUS 的刀片电池放得低,车子重心就低,过弯的时候不会晃得厉害,加上电机驱动特别平顺,坐起来开起来都接近豪华车的感觉。日产轩逸的 CVT 变速箱倒没什么顿挫,但加速的时候发动机噪音特别明显,能传到车里,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风的声音和轮胎的声音混在一起,得把音乐开大声才能盖过去。当然,也有喜欢燃油车的人说,发动机的轰鸣声才是开车的乐趣,这种感觉没法用数据算出来。
其实这次换车开,我最清楚的就是一点,电车和油车不是谁代替谁,而是看你需要啥。要是想日常开车花钱少、想有智能功能还想环保,那电车肯定更合适;要是经常跑长途、住的地方没什么充电桩,或者就喜欢发动机那种轰鸣声的驾驶乐趣,那油车还是有它的用处。就像比亚迪和日产的对比一样,技术一直在进步,说到底就是让大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个最适合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