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官方标注的续航数据并非夸大宣传,而是基于理想工况测试得出。现实中,小幅度的续航衰减很常见,很多时候是日常使用中的各种细节在悄悄“吃掉”电量。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5℃左右,一旦温度低于0℃,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变慢,金属活性降低,续航会直接衰减15%以上;北方极寒地区冬季,衰减幅度甚至能达到30%-50%。更雪上加霜的是,低温天开启暖风会额外消耗大量电量,进一步缩短续航里程。
频繁上下坡、拥堵路段的走走停停,会让电机频繁大功率输出和启停,电流波动大,耗电速度翻倍;而长时间高速行驶时,风阻会随着车速平方增长,加上电机转速过高超出高效工作区间,能量浪费严重,续航自然大幅缩水。要知道,官方的最大续航是60km/h 匀速行驶的理想数据,现实中很难实现。
起步时猛踩加速、减速时急刹车,会产生瞬时大电流,不仅耗电快,还会影响电池和电机寿命;开车前不预热就急剧加速,电池未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同样会增加电量消耗。此外,车辆超载、后备箱长期堆放重物,会让电机承担更大负荷,就像传统汽车重载费油一样,电车重载也会明显费电。
轮胎气压不足时,行驶阻力会增大,电车需要消耗更多电能来克服阻力,既影响行车安全,又会让续航悄悄“缩水”,这一点和传统汽车完全一致。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电池容量会自然衰减;充电不及时、充电习惯不当会加速这一过程。而部分地区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会让车主不敢尽情使用电量,间接放大了 “续航不足” 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