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刚结束的广交会上,一份来自无锡锡山区的“成绩单”尤其亮眼:39家“两车”(电动两轮车)企业占据88个展位,累计接待全球客商超1万人次,成功斩获意向订单3500万美元。
这一组突破纪录的数据背后,是国产“小电驴”扬帆出海的强劲势能,也是锡山作为 “中国电动车之乡” 数十年产业积淀的厚积薄发。据统计,全球2/3的两轮电动车来自中国,而中国1/3的两轮电动车来自锡山,平均每分钟就有2.4辆电动车从锡山走向世界。
锡山造的“小电驴”为何能够“圈粉”老外,又是如何占领全球市场的?近日,风口财经跟随“e网情深促发展 最优营商看江南”活动走进无锡锡山,探寻“两轮军团”的出海密码。
“锡山造”圈粉老外
在无锡市锡山电动车产业园里,前来采购的海外客商络绎不绝,匈牙利组织30多人的考察团,计划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英国伦敦的罗伊德夫妇为筹备电动车销售公司,专程来无锡选品订货……雅迪、新日、台铃等一批知名本土电动车品牌,已经在海外擦亮了“锡山名片”。
以雅迪为例,去年品牌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亿台,成为全球新能源出行领域首个销量突破1亿台的品牌。据统计,2024年,锡山区共有电动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246家,年出口额6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4.7亿美元,电动车出口增长40.9%,近三年出口复合增长率超20%,电动车相关产品远销印度、美国、东盟、南美及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锡山电动车产业园内的本土电动车品牌
能赢得全球老外的青睐,自然是有过硬的本事。参观过程中记者听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成立于2013年的江苏嗯哇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刚起步时就盯准了海外市场,但不巧的是,当时的菲律宾人正因一波劣质产品对电动车失去信任,为了刷新当地人对国产电动车的认知,嗯哇科技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免费维修问题车,并顺带推广国产电动车,最后终于凭着堪称满分的质量和服务,一点点赢回海外消费者的信任。
嗯哇科技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缩影,后续的十余年里,中国电动车品牌能够持续扩张海外市场版图,质量和服务始终是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无锡)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中心记者看到,满满的一面专利墙格外醒目,“一般的电动车有几百个零部件,我们的几十个核心零部件全部运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含量很高。”一家本土电动车品牌负责人表示。
据媒体报道,近3年锡山电动车行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2.3%,仅今年上半年,无锡电动车产业集群内新增授权专利就达548项,已经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跨境电商+产业带
好产品赢得口碑是第一步,如何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又是另一门学问。这就不得不提到锡山主打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
2023年,无锡在全省率先提出“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把制造业优势与跨境电商相结合,因地制宜启动“一区一产业”跨境电商出海行动,目的是将进一步释放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叠加效应”,推动产业带“抱团出海”。
这对于当时成熟度、聚集度都已经较高、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的锡山电动车产业来说,无疑是进一步市场挖潜的好机会。首先在制度保障上,政府给了资金、物流、人才、信息等全流程的保驾护航。
2023年10月,锡东新城商务区联合阿里巴巴,打造了一个以电动车跨境贸易为核心的跨境电商专业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专业平台,聚焦物流、知识产权等出海痛点,从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到海外品牌注册,企业需求都能“一站式响应”。
中国(无锡)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其次,则是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精准纾困,近年来,锡山推出电动车产业“21条”专项政策,从展会补贴到研发奖励全覆盖。嗯哇科技董事长康定武算了笔账,企业借助产业园的数字化营销服务拓展欧洲市场,加上政策补贴,综合成本能降低12%。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这种“抱团式”发展带动的是集群的崛起,从上游的锂电池,到中游的模具,再到下游的整车组装,一条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聚集了600余家电动车生产及配套企业,规上企业145家(整车57家,零部件88家),全国十强电动车企业中,雅迪、新日、台铃、爱玛等6家均在锡山。
2025年上半年,以雅迪为代表的无锡锡山区电动车产业出口3.5亿美元,在2024年同比增长40.9%的基础上,再度增长31.9%。
从“品牌出海”到“在地生根”
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驶入海外深水区已是必然。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市场渗透率超过80%,增量空间日益收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市场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两轮电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9.4%。
“向外看”是行业共识,如何高质量向外是锡山不断探索的命题。
“早在前几年,我们也有很多产品销往海外,但大都是贴牌代工,产品附加值并不高,品牌影响力也不大,在海外竞争中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电动车品牌负责人讲述,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无锡市政府在2023年成立了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产业园,帮助解决品牌定位、去向、公司内部的品牌建设等问题。
如今,很多企业完成了从“贴牌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转变,但对于立志将海外业务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要想形成无可撼动的江湖影响力,单做品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全球化的布局,即在全球各地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地研发、在地生产、在地销售和在地服务。
几款“出海”的电动车类型
自2014年起,雅迪就在越南建设工厂,直到2019年实现了生产基地、供应链、经销商网络的垂直一体化经营,当前在越南总年产能达230万辆。
而更多来自锡山的两轮电动车军团,也正在迅速扩张海外市场:
在印尼市场,爱玛的生产基地于去年3月正式投产,新日工厂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量100万台;在越南市场,台铃越南制造基地在兴安省正式投产,全速拉开了在当地的发展计划……据统计,去年台铃、安乃达、嗯哇等6家企业完成了13个境外投资项目,主要涵盖荷兰、匈牙利、美国、印尼等8个国家。
与此同时,企业的海外销售门店和海外仓布局也在加快推进。目前,锡山电动车企业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超2000家海外销售门店,在10多个国家投资建设20多个生产基地,从产品出海到在地生根,“锡山造”正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编辑:张亭旺
下一篇:新华社痛批车圈三大“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