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技术浪潮来袭时,以顶层设计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惊涛拍岸”的渗透进程,已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遥想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期,“互联网+”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引导与措施支持,国内由此掀起前所未有的创业潮,各种新应用更是遍地开花。如今,AI成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角,“人工智能+”的衍生影响自然备受瞩目。
从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顶层设计的落地脚步明显加快。在新鲜出炉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以及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千行百业全方位赋能。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的政策力度比当年的“互联网+”更大,国内各个区域纷纷开始构建与AI相关的战略高地,源自市场层面的响应速度亦远超预期。在“大干快上”的氛围中,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让AI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跃迁且惠及民生福祉,堪称当下最具挑战性的议题。
在近日桂林举办的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上,来自政府、科研、企业界的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时代新趋势,加速AI创新与产业融合,谱写广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既是“八桂大地”交出的一份颇具示范效应的答卷,也是“人工智能+”路径探索的积极成果,这标志着更接地气的区域特色发展模式已渐趋成型。
作为具有通用性、渗透性和赋能性的新技术,AI不仅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突破传统模式局限的核心利器,有助于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因地制宜发展路径,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支持和实践范式。
依托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广西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区域发展路径——以“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为牵引,统筹发挥各方优势,驱动AI与产业相融合,抢占“人工智能+”的战略制高点。
以桂林为例:其以“人工智能+”为纽带,主动融入跨境合作生态,推动AI与多个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桂林已培育4个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12个“人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领跑全区,36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覆盖文旅、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
华为公司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 刘超
在广西数智化升级的征途上,华为深入参与其间,基于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为区域特色化发展添砖加瓦。据华为公司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透露,华为已与上汽通用五菱、柳钢、广西电网等行业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在多个场景实现降本提质,为AI加速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不难看出,面对AI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单打独斗显然无法达成突围目标,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重大进展。在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上,桂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由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组成,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向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当更多的探路者戮力同心携手前行,广西的区域特色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
对各个区域而言,“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对产业基础、要素配置、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AI落地需要更坚实的技术底座和更完善的生态环境,唯有多管齐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认为,区域数智化发展要更上层楼,必须筑牢底座、深耕场景、强化生态,华为将以这三个维度为抓手,全面驱动广西“人工智能+”迈向新境界。
筑牢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是区域数智化升级的核心基石。华为将联合本地伙伴建设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高标准公共AI算力平台,让各领域的企业能低成本、高效能地调用全球领先的AI算力,真正实现持续创新。
深耕场景落地是区域“人工智能+”战略走深向实的必由之路。华为不仅将自身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中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产品方案、咨询、培训等服务赋能各个行业,还将总结行业共性的场景,围绕核心需求打造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强化生态共筑是区域特色发展模式不断进化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华为全力投入打造基于鲲鹏、昇腾的计算生态,并依托华为云构筑统一的开放平台,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劲支撑;另一方面,华为会协同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扩大ICT人才培养的覆盖面,真正让智能人才扎根八桂。
尤值一提的是,峰会期间还举办了广西昇腾AI精英伙伴联盟成立仪式,众多扎根于政务、金融、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优秀企业将与华为并肩作战,通过深度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一系列更高效、智能的行业级产品与解决方案,树立起AI赋能区域全方位跃迁的新标杆。
尽管仍有不少人对AI是否存在泡沫心存疑虑,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场景化落地案例和区域实践已经证明,AI绝不是一阵风,而是重塑各个行业的深刻变革。
在制造迈向“智造”的进程中,汽车行业正在被AI重新定义。广汽集团与华为强强联手,以AI技术为核心引擎,全面驱动产品力与生产力的双轨提升。在产品智能化方面,智驾端到端闭环仿真测试效率改善10倍以上;在企业智能化方面,车型标准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决策效率大幅提高约50%。
与制造业类似,教育也是AI“重做一遍”的重点行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以“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桥梁,共建“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新模式,将AI融入校园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全流程,推动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流程赋能,进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重目标。
显而易见,AI已成为千行万业转型的助推器,区域数智化有望迎来收获的季节。在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上,华为还分别与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桂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同时,桂林深科技“零碳园区”项目也正式揭牌,华为致力于将桂林深科技园区打造为高效、清洁的零碳标杆,为产业园区绿色升级提供示范。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数智领风骚。AI浪潮正从宏大叙事转向场景落地,各个区域的“人工智能+”行动必将精彩纷呈。华为将与众多伙伴继续在八桂大地上书写新的传奇,AI释放潜能的未来图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