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5年迎来重大转折,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新阶段。北京卓思天成数据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用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3800万辆,在汽车总保有量中的占比超过10%,市场渗透率将超过60%,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接近六成。
用户购车决策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续航里程和补贴政策等传统驱动因素的重要性显著下降,驾驶体验、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成为核心考量。数据显示,这三项因素在购车决策中的权重分别达到18%、10%和9%。消费者在购车时更频繁提及"性价比突出"、"配置丰富"、"动力强劲"等关键词,反映出市场已进入以产品综合实力竞争的新时期。
用户决策过程呈现明显理性化趋势。购车时平均关注的因素数量从去年的4.2个增加到5.9个,重点关注整车安全性和智能化配置。对比车型的范围也发生质变,从过去以燃油车为主转向全面比较同级别纯电动车型。以理想L6为例,其竞品从2024年的问界M7、丰田汉兰达等混合车型,转变为2025年的问界M5、特斯拉Model Y等纯电智能车型。
需求层次升级特征显著。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充电设施完善,纯电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022年的450公里提升至530公里,"续航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用户关注点随之转向更高层次的体验,对车辆做工质感、驾驶品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受访消费者表示:"除了续航和安全,内饰做工和行驶质感同样重要","驾驶感受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
性价比、安全性和智能化构成用户需求的三大支柱。性价比始终是跨价格区间的核心考量,从10万元级的五菱宏光MINI EV到20万元以上的特斯拉Model Y,性价比因素在购买决策中均位居前列。当前性价比内涵已扩展至长期使用成本和情感价值,成为品牌、产品力和价格的综合体现。
安全性具有"一票否决"的决定性作用,用户对行驶质量和电子设备故障的关注度同步提升。增程式和插混车型因需兼顾燃油和纯电系统,面临更复杂的质量管理挑战。智能化配置正在重塑市场格局,从高端车型必备要素向全价位段普及,智能驾驶、座舱和车机系统成为吸引燃油车用户转换的关键因素。
2026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补贴政策退坡、产品同质化、燃油车技术迭代构成三大挑战,但精准满足需求的产品仍能创造市场奇迹。即将实施的电池安全新国标将提升行业门槛,智能网联技术成熟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回归。能够在安全创新、成本控制、标准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的企业,将在新竞争周期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