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新势力“优等生”理想汽车,正经历至暗时刻。
图源:理想汽车
2025年前十个月,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2.9万辆,同比下滑16.36%。2025年6月以来,理想汽车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跌。
36氪报道称,2025年10月中旬,理想汽车召开秋季闭门战略会,深刻反思了销量下滑、研发体系、产品竞争力不佳等问题,接下来将进行针对性调整。
理想汽车身陷囹圄,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激烈动荡期,远未进入格局稳定的寡头时代。精准的产品定义虽能赢得阶段性胜利,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风向下,企业一旦战略脱节,就会陷入被动。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同质化,唯有找到差异化卖点,理想汽车才能爬出泥潭,赢下“淘汰赛”。
01、销量目标完成率仅51%,理想跌落“神坛”
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曾遭遇过数轮危机不同,2024年以前,理想汽车一直顺风顺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理想汽车基于“第一性原理”,深入洞察消费者的痛点与需求,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增程SUV产品。
2018年10月,理想汽车发布首款产品理想ONE,搭载增程电动技术,NEDC工况纯电续航180km,搭配增程器,综合续航里程达800km,定位“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售价32.8万元。
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已开始蓬勃发展,但充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纯电汽车用户长途出行时,极易感到续航焦虑。
2025年8月,与罗永浩对谈时,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之所以创业之初押注增程技术,主要是因为“我当时开Model S冬天只能跑200多km,加上充电桩的问题,有次开出去差点回不到家。续航和补能问题必须解决,因为全家出去玩不可能所有人都等着你充电。”
由于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并且采用精心设计的“2+2+2”六座布局,提供方向盘加热、座椅按摩、辅助驾驶等舒适性与智能化体验,理想ONE的综合产品力远超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等售价更高的同尺寸车型,一经上市,就成为爆款。
官方资料显示,2019年-2021年,理想汽车销量分别为3.35万辆、3.26万辆、9.04万辆。在理想ONE的助推下,理想于2020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3.13%。
此后几年,理想汽车持续深耕增程SUV赛道,推出了“套娃车型”L9、L8、L7、L6。由于通过共享零部件实现了规模效应,理想汽车更是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全年盈利的新势力车企。财报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118.1亿元,上年亏损20.32亿元。
图源:李想微博
过去几年发展势如破竹,极大地提振了理想高层的信心。2024年初,李想对外表示,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目标为80万辆,相较2023年的37.6万辆,直接翻倍。
不过遗憾的是,理想汽车并未如愿完成既定目标。财报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全年交付量为50.05万辆,虽然同比增长33.1%,但目标完成率仅为62.56%。
图源:易车
时间来到2025年,理想汽车更是严重“失速”。2025年前十个月,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2.9万辆,同比下滑16.36%,仅完成全年64万辆销量目标的51.4%。考虑到2025年即将结束,理想汽车或将再次“爽约”。
02、效率变慢,理想被“围剿”
2024年后,理想汽车之所以流年不利,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增程先发优势逐渐消逝,而纯电产品又未能及时接棒,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尽管理想汽车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增程式电动车赛道,但由于串联式插混结构十分简单,其技术壁垒和商业护城河并不牢固。
近年来,眼看着理想汽车在增程赛道大肆掘金,诸多车企也纷纷打造增程式电动车,试图分一杯羹。而随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增程式电动车开始内卷底层配置,理想汽车的比较优势已不再明显。
图源:智己
比如,2025年8月,智己推出采用“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新一代智己LS6,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450km,支持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15分钟补能310公里,采用上汽自研Zephyr 1.5T增程专属发动机,百公里油电综合能耗低至2.07L,售价仅为23.99万元。
图源:小鹏汽车
无独有偶,2025年11月,小鹏也推出了小鹏X9超级增程版,搭载“63.3度大电池+60L大油箱”,CLTC纯电续航超450km、综合续航达1602km,支持5C+800V超充,充电12分钟可补能70%,WLTP油电综合折算燃料消耗量仅2.53L/100km,预售价35万元起。
对比而言,理想汽车的增程旗舰车型理想L9仅搭载52.3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仅为280km,起售价却高达40.98万元,纯电续航能力不光落后于同级别竞争对手,更被定位相对较低的车型反超。
由于底层配置缺乏竞争力,理想L系列车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悄然走低。以理想去年的销量担当理想L6为例,由于问世之初颇具性价比,2024年下半年,该车型的月销量高达2.5万辆左右,连续数月蝉联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图源:车主之家
然而,2025年以来,在新一代智己LS6、零跑C16、全新问界M7等更具性价比的车型围剿下,理想L6的销量不断走低,9月仅为1.23万辆,较去年的高点已然“腰斩”。
对此,2025年Q2财报电话会上,李想就无奈地表示,“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们会出两次牌。我们的迭代频率相当于同行们看着我们的牌和我们打牌。”
其实理想汽车早已意识到,增程产品即将触及成长天护板,因而积极布局纯电产品。2024年初,李想之所以提出80万台的年销量目标,主要是因为当年理想汽车计划推出四款纯电产品,包括一款MPV、三款SUV。
不过由于2024年3月问世的理想MEGA造型极具争议,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理想不得不推迟发布纯电SUV。
尽管经过更长时间打磨,但理想的纯电SUV产品并未像理想ONE一样一炮而红。
图源:理想汽车
2025年7月,理想汽车发布六座纯电SUV理想i8,标配双电机智能四驱、空悬、5C电池等旗舰级配置,售价区间32.18万元-36.98万元。
李想对该产品信心十足,认为其9月销量将超8000辆,挑战一万辆。然而官方资料显示,2025年8月-9月,理想i8销量分别为2212辆、5716辆,不及预期。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理想i8面临竞品的“围剿”。2025年下半年,乐道L90、问界M8纯电版、特斯拉Model YL等六座纯电SUV新品层出不穷,均具备不俗的产品力。
以乐道L90为例,其定位智能大空间旗舰SUV,轴距达3110mm,共享蔚来充换电体系,采用BaaS租电方案购车,最低仅需17.98万元,相较理想i8更具性价比,因而赢得了市场。2025年8月-10月,乐道L90销量分别为1.05万、1.1万、1.17万辆,稳步攀升。
图源:理想汽车
有鉴于理想i8因性价比偏低而未获市场认可,理想将i6打造成了高性价比产品。2025年9月,理想汽车推出五座纯电SUV理想i6,仅一个版本,售价24.98万元,首销期购车权益总价值达3.5万元。
由于具备价格优势,理想i6终于成功打开市场。理想汽车第三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透露,截至2025年9月底,理想i6今年产能已售罄。11月初,理想汽车官方发布公告称,理想i6订单破7万辆。
不过理想或许并不会因为理想i6热销而感到欣喜,因为该产品主打极致性价比,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产品上市后的直播活动上,李想透露,“i6是理想汽车毛利率最低的一款产品。”
要知道,2024年,由于推出了聚焦20万元价位段的入门车型理想L6,理想的净利润就同比暴跌31.9%。利润空间更低的理想i6热销,也为理想汽车2025年的利润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03、没有苹果的命,理想亟待全新“方法论”
2024年以来,理想汽车发展一波三折,很大程度上说明,其此前锤炼出的“方法论”不再奏效。
图源:理想汽车
创业之初,理想汽车学习苹果的产品理念,通过“套娃策略”精准满足中产家庭的用车需求,实现规模效应,进而博取了亮眼的业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苹果之所以可以成为科技行业的“常青树”,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拥有独树一帜的软硬件护城河,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的使用体验。
对此,步步高创始人、知名投资人段永平表示,2018年,自己曾对“股神”沃伦·巴菲特表示,“我觉得苹果的商业模式比可口可乐要好,为什么说苹果商业模式更好,我说你看百事可乐价钱只有可口可乐的一半时,你就喝百事了,但Android和iPhone比价钱差了多少,你看真正的苹果用户没有人在乎。”
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经过段永平点拨,看透苹果的商业模式与护城河后,沃伦·巴菲特开始大举买入苹果股票。
然而在汽车领域,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较为固定,厂商很难通过营造差异化,构筑深厚的商业护城河。对此,做客《厚雪长波》播客时,段永平表示,“电动车这个生意不会太好,会很累,它差异化很小。”
2024年以来,理想汽车的增程技术路线、“冰箱、彩电、大沙发”、端到端辅助驾驶等核心卖点相继被竞争对手“复制”,生动揭示了电动汽车行业囿于同质化竞争。
正因此,段永平曾断言,苹果绝对不会做电动汽车,“我说它们做不出来,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它们到底能干什么。那么大个车,苹果能够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事实上,2024年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确实已放弃准备了长达几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
作为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显然不能像苹果一样潇洒离场,而是必须在同质化的红海中杀出一条差异化的血路。
36氪报道称,最新的秋季闭门战略会上,理想汽车高层达成共识,将调整设计和研发体系,之后的车型区分度拉大,不再只靠配置区分,而是要靠设计定义区分。此外,理想研发技术部门也酝酿成立独立体系,参与更多产品创新。
虽然理想汽车未来的具体产品策略尚不明朗,但其战略重心已逐渐清晰——不再局限于“产品定义”层面的创新,而是深耕自研芯片、AI、辅助驾驶等底层技术,通过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的使用体验,摆脱同质化竞争。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唯有如此,理想汽车才能赢下残酷的“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