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们邻居老王拿着保养单子来找我,一脸郁闷地说:"你看看,我这车才买两年,发动机就开始烧机油了。4S店说是正常现象,可我总觉得不对劲。"我仔细看了看他的保养记录,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他一直按照销售顾问说的"全合成机油一万公里保养一次"在执行,从来没有提前过。
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太常见了。很多车主被4S店或者修理厂灌输了一个概念:全合成机油性能好,可以撑一万公里不用换。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这是个巨大的误区,不知道坑了多少车主。
我们先来说说全合成机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全合成机油确实比普通矿物油和半合成机油性能更好,它是通过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分子结构更稳定,抗氧化能力更强,高温下的粘度保持性也更好。这些特点让它在理论上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可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我有个朋友在汽修厂干了十几年,他告诉我,机油的使用寿命不仅仅取决于机油本身的品质,还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发动机的工况、驾驶习惯、路况条件、气候环境等等。
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数据。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全合成机油的有效使用期限为7500-10000公里或者6-12个月,这是个区间,不是固定值。关键词是"正常使用条件",什么叫正常使用条件?
正常使用条件包括:经常在高速公路行驶,发动机温度能够充分达到工作温度,没有频繁的启停,灰尘较少的环境等等。可我们大多数人的用车环境能达到这个"正常"标准吗?
我们来算算自己的用车情况。城市里开车,红绿灯多,经常堵车,发动机频繁启停,很多时候发动机还没热透就又熄火了。这种工况下,机油的工作环境比高速公路恶劣多了。机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差,清洁效果也打折扣,积碳生成速度快。
还有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问题是短途驾驶。我们小区很多车主,平时就是上下班代步,单程不超过10公里,周末偶尔跑跑远路。这种使用方式对机油的损耗特别大。发动机没有充分热透,机油里容易积累水分和酸性物质,腐蚀性增强。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他开的是一辆德系车,严格按照保养手册一万公里换一次机油。开了三年多,发动机开始出现异响,拆开一看,里面积碳严重,气门室盖垫都老化了。修理师傅说,这就是机油换得太晚的后果。
北方的朋友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冬天气温低,机油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夏天气温高,机油容易氧化变质。这些都会缩短机油的有效使用期限。我们东北的一个朋友,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他坚持按照保养手册一万公里换机油,结果第二年春天发动机就开始漏油。
我们再来说说不同品牌机油的实际表现。虽然都叫全合成机油,可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产品差别很大。一些顶级品牌的全合成机油,比如美孚1号、嘉实多极护这些,确实可能撑到一万公里。可市面上大部分全合成机油,尤其是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实际使用6000-8000公里就应该更换了。
我们如何判断机油该不该换呢?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自己检查。
第一个方法是看机油的颜色和粘度。新机油通常是金黄色或者琥珀色,比较透亮。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黑,这是正常的。可如果机油变得很黑很稠,就说明已经严重氧化了,需要及时更换。
第二个方法是用机油试纸检测。现在网上可以买到专门的机油检测试纸,操作很简单,把试纸插入机油中,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机油的酸性和清洁度。这种试纸一盒也就几十块钱,比盲目延长保养周期划算多了。
第三个方法是观察发动机的表现。如果发动机启动时噪音变大,怠速不稳,油耗增加,这些都可能是机油性能下降的信号。
我们一个做汽修的朋友总结了几种情况,建议提前更换机油:
市区内短途行驶较多的,建议6000-7500公里更换。经常在灰尘大的环境行驶的,比如工地、乡村道路,建议6000公里更换。发动机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老车,建议7500公里更换。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建议7500公里更换。
涡轮增压发动机特别值得单独说说。涡轮增压器工作时温度很高,对机油的要求更严格。涡轮停止工作后需要机油继续循环冷却,这个过程对机油的消耗很大。我们一个朋友开的是涡轮增压车,坚持一万公里换机油,结果涡轮增压器在6万公里时就坏了,维修费用2万多。
成本账我们也算算。很多车主觉得提前换机油浪费钱,实际上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一次机油保养,全合成机油加工时费,大概300-500元。如果因为机油变质导致发动机损坏,维修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
我有个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开的是一辆日系车,为了省钱坚持一万公里换机油,有时候甚至拖到一万一千公里才去。开了8万公里后,发动机开始烧机油,4S店检查说是活塞环磨损严重,需要大修,报价3万多。如果他提前换机油,每年多花个三四百块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我们再来说说机油滤芯的问题。很多车主只关注机油,忽略了机油滤芯的重要性。机油滤芯负责过滤机油中的杂质和金属屑,如果滤芯堵塞或者失效,再好的机油也会很快变脏。机油滤芯的寿命通常比机油短,建议每次换机油时一起更换。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不注意,就是机油的添加量。有些车主觉得机油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机油过多会增加发动机阻力,影响动力输出,还可能导致油封漏油。机油过少当然也不行,润滑不足会加剧磨损。正确的做法是按照保养手册的要求添加,通常在机油尺的上下限之间。
季节性保养也很重要。夏季高温时,可以选择粘度稍高的机油,比如5W-40。冬季低温时,选择粘度稍低的机油,比如0W-30,这样有利于发动机启动和润滑。
我们说了这么多,核心观点就是一个:不要盲目相信"全合成机油一万公里保养"这个说法。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情况,适当缩短保养周期,这样对发动机更好,长期来看也更省钱。
机油保养还有个误区,就是只看公里数,不看时间。机油即使不用,放久了也会变质。一般建议,即使没有达到保养公里数,超过一年也应该更换机油。特别是那些平时开车很少的车主,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小区有个退休的大爷,买了车后很少开,一年也就跑三四千公里。他觉得公里数没到,机油就不用换。结果两年后车子启动困难,检查发现机油已经变得很稠,流动性很差。
保养记录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现在很多车主不太关注保养记录,实际上这是很重要的资料。详细的保养记录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还能在二手车交易时增加车辆价值。建议每次保养后保存好票据,记录保养日期、公里数、使用的机油品牌等信息。
选择保养地点也有讲究。4S店虽然价格贵一些,可配件质量有保证,技师相对专业。外面的汽修厂价格便宜,可质量参差不齐。无论选择哪里保养,都要注意监督保养过程,确保使用的是正品配件。
我们一个朋友在外面的小店保养,价格便宜一半,可用的机油是假货。开了一万公里后发动机就出问题了,得不偿失。现在他宁愿多花点钱去正规的地方保养。
DIY保养也是个选择,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动手能力的车主。自己买机油和滤芯,成本能省不少。可要注意安全,确保操作正确。废机油的处理也要环保,不能随便倾倒。
我们总结一下,全合成机油虽然性能好,可不能盲目延长保养周期。根据实际用车情况,一般7500-8000公里或者6-8个月保养一次比较合适。特殊情况下还要提前。这样做虽然保养成本稍高一些,可能有效保护发动机,避免大的维修费用。
保养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良心活。我们作为车主,要多学习相关知识,不要完全依赖4S店或修理厂的建议。毕竟,车是我们自己的,保养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用车体验和经济利益。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不能盲目按照一万公里保养了吧?你们平时都是多少公里保养一次?有没有因为保养不当出过问题?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或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原创 把车借给别人开出现违章?扣分算谁的?法律已明确规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