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独占鳌头的特斯拉,近期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这不禁引人深思。
自去年起,特斯拉陆续有核心高管提出辞职,且多集中于汽车业务部门。截至今年11月,已有13位欧美籍核心高管离职,这一现象着实不同寻常。与此同时,特斯拉内部的中国团队却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这更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是特斯拉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还是马斯克有意制造内斗?
那么,在这看似不寻常的表象之下,特斯拉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信息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见闻、新浪财经、财联社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为提升文章可读性,部分细节可能经过润色,请理性阅读,仅供参考)
欧美高管的集体出走:压力与战略的双重夹击
从去年四月开始,特斯拉汽车业务板块共有13位高管相继离职。这些高管并非泛泛之辈,他们直接负责全球能源、销售、项目等核心业务,堪称特斯拉的中流砥柱。
今年四月,马斯克宣布将在特斯拉裁员10%。消息一出,特斯拉动力总成和能源高级副总裁Drew Baglino率先递交了辞呈。这位在特斯拉工作长达18年的元老级人物,直接参与了电池、动力总成和储能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在特斯拉工作了8年的公共政策和业务开发副总裁也选择了离开。他主要负责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进入2025年,离职的高管人数更是有增无减。年初,电池架构负责人离职,随后,北美人力资源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也相继提出辞呈。
今年七月,正值特斯拉在北美地区的销量持续走低之际,负责北美地区销售的负责人,一位在特斯拉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也选择了离开。
十一月,离职潮达到顶峰。11月1日,特斯拉三款主力车型的两位负责人一同提交了辞呈,这无疑给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核心项目的负责人都换人了,特斯拉未来的产品走向着实令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离职高管的工龄大多在十年以上,其中不乏特斯拉成立之初的元老级人物。
一个两个高管离职可能是偶然,但13位核心高管集体出走,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层原因。究其根本,压力过大和工作内容的变化是导致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以来,特斯拉的汽车销量出现下滑,这给公司内部的稳定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员工和高管们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对公司的不满情绪也随之蔓延。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销量仅为538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萎缩幅度高达63%,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位高管的离职。
与此同时,马斯克的战略调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前,特斯拉正将更多的资源倾斜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汽车业务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汽车销量下滑,资源投入减少,导致汽车团队的高管们失去了留下来的动力,纷纷选择离开。
中国团队的坚守:能力与信任的双重体现
在特斯拉欧美籍高管纷纷离职之际,以中国上海工厂和朱晓彤为核心的华人高管团队,不仅没有出现离职现象,反而成为了特斯拉的“定海神针”。
对于这一现象,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解读。有人猜测,马斯克是故意启用中国管理层来管理中国市场,并以此来压低欧美团队的成本。
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特斯拉公司用人结构的误解。马斯克本人从未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特斯拉的用人标准非常简单:注重能力。上海工厂和朱晓彤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定,正是因为他们具备出色的能力,并且工作表现出色。
朱晓彤于2014年加入特斯拉,最初负责中国充电网络的建设,后来负责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设和运营。
2023年,朱晓彤进入特斯拉全球管理层,主要负责特斯拉在美国的生产业务以及欧美地区的销售工作。
上海工厂的生产效率更是令人惊叹,平均每30秒就能生产一辆汽车,生产效率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国产化率高达95%,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可能出现的供应问题。
今年第三季度,当特斯拉欧美地区的销量大幅萎缩时,中国地区的交付量却再创新高,成为特斯拉最赚钱的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超级工厂的高管团队稳定性极高,团队内部很少出现重大变动,核心成员的平均工龄都在七年以上。
正是这些优势,让特斯拉总部对上海超级工厂以及中国高管团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和依赖,从而使得特斯拉的华人管理层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马斯克本人也曾多次强调,自己用人只看能力,不看国籍。因此,华人高管的稳定本质上是特斯拉精英治理的结果。所谓“中国团队打压欧美高管”的言论,缺乏事实依据,不足为信。
欧美高管纷纷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斯拉的重心已经从汽车业务转移到了其他领域。他们认为,自己在特斯拉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特斯拉的AI转型:战略重心转移下的必然选择
自2024年起,马斯克明确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特斯拉未来的发展重点,而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将相对减弱。
这意味着,汽车业务不再作为优先战略而享受最好的资源,这让原本在汽车业务领域的高管们一时难以接受。
尽管如此,马斯克的战略布局并未受到影响。他坚信,人工智能才是未来,才是特斯拉应该大力投入的领域。
今年9月2日,特斯拉公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的方向转型。
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或科技,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或者Optimus机器人等。
尽管特斯拉的转型在过去两年里备受质疑,但马斯克仍然坚信人工智能就是未来。他甚至表示,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Optimus。
由此可见,未来特斯拉的重点将是发展人工智能,汽车业务不仅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对于汽车业务的核心高管来说,与其等到将来被裁员,不如现在直接跳槽,继续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
因此,特斯拉欧美籍高管的集体跳槽,本质上是公司转型期正常的组织调整,与其他因素无关。
结语:发展阶段与周期性因素的综合作用
特斯拉核心高管的离职,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也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这些人陪伴马斯克将特斯拉带到了今天的高度。如今,公司战略转移,他们也认为自己应该离开了,这实属正常。
至于中国团队的稳定,则体现了特斯拉对能力的重视。这只能说明,这些中国高管能力出众,能够适应公司的变化。
信息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尔街见闻
新浪财经
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