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在广交会展馆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官方论坛,本届论坛以“智驾破局‧价值重构‧全球共生”为主题,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办。政府、行业、学术等各界精英齐聚论坛现场,共同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享智慧与经验,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幕环节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展览总监刘晓敏依次致欢迎辞,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亚发表主题演讲。
徐念沙:把产业热度转化为战略清醒
徐念沙指出,智能驾驶正从“概念”走向“标配”,用户体验成为竞争焦点;消费理念正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价值重构倒逼品牌进化;中国汽车出海也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本地化生态建设成为关键。
这一切,都要求中国汽车产业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协同的机制、更创新的思维,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为此,徐念沙呼吁,应把产业热度转化为战略清醒,把集群优势转化为制胜赛道,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二是以“十五五”规划为“坐标”;三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平台”;四是以零部件配套升级为“抓手”;五是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六是以服务机构为“桥梁”。
王侠:海外市场不能成为内卷外溢的新战场
“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领域,其技术创新一定要紧扣国家战略导向,在深刻变革中稳健前行,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王侠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分享了两点观察与思考。
第一点,技术竞赛需要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有序发展新阶段,并以法规和标准为准绳。一方面,政策的引导与技术的成熟需要同步推进;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能否实现”转向“是否可靠”。
另外,技术创新也要从分散式、单点式的技术突破升级到系统化、集成化、生态化的融合创新新阶段,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能源管理、平台与场景、基础设施甚至商业模式之间的多领域协同优化,以提升全生态的运营效能。
第二点,市场竞争亟待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营销的本质诉求是价值,增长的本质诉求是盈利,靠量的增长也许能暂时击败对手,但质的增长才能让自己基业长青。同时切记,海外市场同样应当成为品牌增值的新高地和价值创造的新空间,而不是市场洼地,更不能成为内卷外溢的新战场。
刘晓敏:中国汽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138届广交会刚刚落下帷幕,便迎来了第23届广州国际车展。作为广州车展的主办方之一,我们将继续秉持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全力提升广州车展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助力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也欢迎全球的车企共享中国大市场的机遇。”刘晓敏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汽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深度转型期、技术快速迭代期、管理流程重构期、竞争格局调整期‘四期叠加’的关键阶段,这给所有车企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对这样的时代变局,冯兴亚坚信,唯有以用户价值为锚点,以开放融合为路径,才能在变革中破浪前行、开启新篇章,并分享了三点思考与实践。
第一,需求驱动:从“技术内卷”到“用户价值”。创新的本质不是技术参数的盲目刷新,而是为用户创造真实的价值。
第二,生态共建:从“单打独斗”到“生态融合”。智能网联时代,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正推动竞争格局从“企业对决”转向“生态较量”,单打独斗已无法适应这场系统性竞争。
第三,全球升维: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当前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在“双循环”格局下,出海成为突破增长瓶颈、实现“内卷”破局和品牌升级的必然选择。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秘书长柴占祥主持了开幕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