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广州车展上,宝马集团以一场技术盛宴向全球展示了其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最新突破。新世代技术集群的首次同台亮相,标志着这家百年豪华车企正式迈入智能电动新时代。四大核心技术的集中发布,不仅重新定义了电动出行的性能标准,更以“驾驶乐趣”为锚点,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技术集群的基石,BMW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通过“无模组+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将能量密度提升20%。搭载的46毫米标准直径大圆柱电池配合800V高压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的突破,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突破900公里。钢壳+底置防爆阀的创新结构,则解决了电动车安全性的行业痛点。这套被内部称为“高效骨骼”的系统,为后续技术提供了稳定动力源。
真正颠覆行业认知的是BMW驾控超级大脑的诞生。这套系统通过集成23个感知单元,包括车辆动态传感器、路况摄像头及激光雷达,实现每秒1000次动态计算。在山路弯道测试中,系统可提前0.3秒预判车身侧倾,通过电动防倾杆将侧倾角度控制在3°以内,操控精准度媲美M系列燃油车。更关键的是,其将动力传动、制动、能量回收等核心功能集成至单一中央控制单元,使车辆响应时间缩短至1毫秒,达到赛级性能车水准。
在智能座舱领域,宝马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全新全景iDrive系统摒弃“屏幕堆砌”的常规思路,转而通过AR技术实现信息投影,配合多模态交互设计,将驾驶相关操作步骤减少40%。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系统深度融合鸿蒙生态,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将率先搭载HUAWEI HiCar功能。同时与阿里合作开发的AI智能座舱,将推出“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两大智能体,整合支付宝、高德等本地化服务,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智能驾驶方面,宝马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采用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这套系统融合超大规模神经网络,可理解复杂路况并做出类人决策。在广州车展的实车演示中,车辆在无保护左转场景中展现出接近人类驾驶员的决策能力。该方案将首搭2026年量产的国产新世代BMW iX3,覆盖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功能。
四大技术的协同效应在真实场景中得以验证。当辅助驾驶系统检测到湿滑路面时,会同步调整电机扭矩输出、增强悬架支撑,并通过全景iDrive向驾驶员发出警示。这种“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既保证了驾驶乐趣,又提升了安全冗余。宝马工程师透露,系统开发阶段就遵循“智能驱动、共驾思维、安全为本”的3S理念,安全冗余设计覆盖200余个极端场景。
国产新世代BMW iX3作为技术集群的首载车型,将在沈阳生产基地采用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工艺。该车型不仅将同步推出燃油、纯电、插混三种动力版本,更通过模块化架构实现技术快速迭代。宝马中国研发团队透露,针对中国路况优化的算法模型,已累计完成超过500万公里的实路测试。
这场技术变革背后,是宝马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当竞争对手在参数竞赛中迷失方向时,宝马选择以“驾驶乐趣”为原点重构技术体系。第六代电驱系统在保证续航的同时,通过精准的扭矩控制保留了后驱车的漂移特性;驾控超级大脑的AI算法,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指哪打哪”转向手感进行调校;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系统,甚至能识别20种方言指令。
随着2026年量产节点的临近,宝马面临的市场考验才刚刚开始。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年均30%的技术迭代速度,要求传统豪华品牌必须建立全新的研发范式。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已将软件团队规模扩大三倍,并建立起数据闭环系统,试图在算法优化和本土化适配上追赶新势力节奏。这场关乎品牌存亡的转型战役,最终将由消费者用订单投票决出胜负。
来源:https://www.drd.com.cn/xinche/202511/10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