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新能源汽车被剔除“十五五”规划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看了都慌神,刚提车的担心贬值,准备买车的开始犹豫,甚至有人问我:是不是油车要翻身了?
先把话说清楚,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文件证实这个说法。
“十五五”规划还在编制阶段,所谓的“踢出名单”,更多是对政策转向的误读。
真实情况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在调整——从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向“补短板、提质量”。说白了,不是不要了,是该断奶了。
这个变化其实挺正常。看看这些年的数据就明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50%,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政策扶持十几年,这个行业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喂奶”的婴儿了。从明年开始征收购置税,补贴全面退坡,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但问题也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数据摆在那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3000万辆,去年销量还不到1000万辆,利用率连30%都不到。
不少新建的工厂,机器刚装上就闲置,这种“为了扩张而扩张”的做法,最后受伤的是整个行业。
再看技术层面,虽然产销量领先,但高端芯片、电池正极材料、电控系统,大部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手里。
有些企业所谓的“自主研发”,其实就是组装环节做点文章,真正的硬功夫还差一截。这就像盖房子,表面装修得再漂亮,地基不牢靠终究是问题。
还有电池回收的事,第一批新能源车已经进入报废期,废旧电池的处理体系却还不完善。
很多小作坊随便拆解,甚至直接丢弃,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反而背离了“环保”的初衷。这些短板不解决,行业走不远。
所以政策调整,不是因为失望,而是为了让行业冷静下来。
过去靠补贴推动的高速增长本来就不可持续,现在需要的是把重心放在核心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完善和行业规范上。
这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好事,以后买到的车会更安全、更可靠,售后服务也更有保障。
对车企来说,这是一次洗牌。那些只靠组装贴牌、不搞研发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真正有核心技术、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会在这次调整中脱颖而出。
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毕竟要实现“双碳”目标,这是绕不开的路径。国家不会放弃这个赛道,只是支持的重点从“补贴扩产能”转向“鼓励搞研发、完善基础设施”。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但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至于那些担心贬值、犹豫要不要买车的朋友,其实不必过度焦虑,市场需求在那里,技术进步也在持续,关键是选对适合自己的产品。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阅读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