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AI换脸技术滥用乱象
创始人
2025-11-24 09:15:50
0

“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

演员温峥嵘本人浏览短视频时,意外发现“自己”正在直播。她在评论区提出质疑后,被拉黑并踢出直播间。而对方仍在用“她的脸”直播带货。

温峥嵘近期遭遇的“冒牌直播”事件,是AI换脸技术滥用的典型写照。

11月14日,中央网信办官方账号发文表示,有网络账号利用AI技术仿冒公众人物形象,在直播、短视频等环节发布营销信息,误导网民,涉嫌虚假宣传和网络侵权,严重破坏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网信部门严厉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同时,督促网站平台发布治理公告,举一反三,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目前已累计清理相关违规信息8700余条,处置仿冒公众人物账号1.1万余个。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AI换脸与声音克隆的教程及服务在网络平台流通。记者在各类社交平台以“AI换脸”“声音克隆”等为关键词搜索时,虽然平台会弹出官方提示,提醒用户使用需“合法合规、注意辨别”“切勿轻信、谨防诈骗”,但相关内容仍在网络空间大量存在。

比如,有相当数量以“AI科普”为标签的账号在各平台公开分享换脸教程。这些视频通常详细列出可访问的网站地址,逐步演示操作流程,并附有技术细节说明,如建议用户“尽量保证替换素材与原素材的人物尺寸一致、画面干净无遮挡”,以保证生成效果。

根据教程指引,记者登录相关网站验证发现,部分平台确实免费提供AI换脸或声音制作服务,支付几十元购买会员后,还能解锁去水印、高清放大等进阶功能。

除公开教程外,更为隐蔽的交易正通过网盘渠道进行。

记者观察到,有一些打包出售的“完整教程”价格低至8元,且卖家声称“没有市面主流软件那么多限制”。这类教程通常包括云端工作流地址资料和详细的操作说明,以及图片去AI化、舞蹈动作模仿、人脸精修等扩展功能与相关的提示词教学。

声音克隆类的教程售价低至9.9元,并在宣传中强调“支持任何形象和声音”。记者询问商家了解到,只要购买此安装包,无需注册会员即可免费破解使用对口型、克隆音色等功能。据商家描述,只需提供一段音频文件,系统便可以在无身份认证的情况下进行克隆,单次支持30秒音频,且不限次数。

为验证此类教程的实际应用效果,记者购买了一份标价8元的换脸教程。该教程包含一段5分钟的视频教程和两份文字材料,明确提供了平台访问链接、新用户福利信息和操作步骤,并特别注明“对敏感词限制极少”“生成内容无水印”。

记者发现,该平台提供多种功能模板,内容涵盖替换视频人物、给人物指定部位更换衣物、对图片中人物身体部位进行放大或动态处理等不同功能。每个模板均配备相应的提示词教学和详细操作步骤,用户只需上传参考图片、视频或待处理素材,等待一段时间即可生成内容。

记者实测使用一段时长5秒的视频进行换装操作,约3分钟后成功生成视频。画面中,人物动作与神态还原度很高,被遮挡部位的服装贴合效果也较为自然、精准。

记者注意到,该平台内容生成功能采用运行时长计费模式,每秒收费0.2虚拟币。教程中附有专属邀请码,使用者可凭此免费领取1000虚拟币。平台还设置了虚拟币奖励机制:每天登录赠送100虚拟币,邀请新用户可获500虚拟币。

此外,在电商平台上,有商家为AI换脸服务披上伪装售卖。

在某购物平台,记者直接搜索“AI换脸”,显示无任何结果。但记者观察到,有部分商家会在商品详情页用表情符号隐喻其能提供换脸“服务”;也有商家以“啥都能做”“不限视频内容,懂的都懂”为宣传语,暗示私聊客服了解商品详情。

记者了解到,10秒换脸视频报价从15元至300元不等。例如,有商家提出,20秒内视频(包括仅生成音频的)统一收费80元;部分商家还推出298元200分钟生成时长、490元年卡等套餐,承诺“一对一教学指导”,宣传语中不乏“让朋友客户难辨真伪”等诱导性表述。多数商家仅核查素材内容,对用途与来源未作甄别。

专家说法

近年来,利用知名人士形象进行AI换脸换声的视频层出不穷,一些有心人士将其用于直播带货甚至诈骗。这种行为可能触犯哪些法律法规?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

通过AI技术生成明星抑或普通民众的人脸形象,前提是要采集、提取其面部特征生物识别信息。这些信息属于法定的敏感个人信息,侵权方未经授权使用,构成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还可能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等。

若平台“明知”侵权方利用AI换脸实施诈骗、销售假冒商品等犯罪,仍为其提供帮助,则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AI换脸直播事件中,侵权方的直播带货属商业广告行为,其通过AI伪造明星肖像与声音,营造名人本人推荐的虚假表象,使消费者因信任明星作出购买决策,违反诚信原则,符合虚假广告认定标准。同时,AI换脸行为还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

此外,伪造特定名人形象、虚构事实以获取非法收入,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欺骗行为,符合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该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

对于AI换脸换声技术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该如何有效治理?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叶刚:

应进一步明确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标识行为的法律责任。现有相关规定只是规定行为人不得实施恶意删除、篡改、隐匿标识的行为,但行为人实施相关行为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相关规定亟待进一步明确。

对于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发现的AI换脸直播带货行为,平台应当尽到必要的审核义务,在发现相关行为后,可以考虑采取禁止或者限制直播、下架产品或者服务等措施。

实现多部门联合执法,网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在行使本部门职权的基础上,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配合,实现对违法AI换脸换声等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和治理。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

在技术方面,防范与创新并重,支持研发反深度合成技术,提升鉴别能力,为监管部门和个人提供可靠的技术工具。

个人应提高对肖像权和隐私权的保护意识,谨慎发布包含个人清晰肖像、独特声线的影像资料,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如果侵权行为发生,则应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收集并保留相关证据侵权内容截图、传播记录等,以便在后续维权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王艺霏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日本前首相批评高市错误言论 称... △野田佳彦(资料图) 23日,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表示,鉴于首相高市早苗...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公诉...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2025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
人民网三评“公文抄袭” 公文抄袭,表面上剽窃的是文字,背后反映的是对执政根基的侵蚀、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对社会风气的毒化,必须...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前教育基础真题... vx 17631251792本人为河北大学研究生,对河北大学考研初试、复试、调剂情况确实比较了解,如...
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王火去世:... 11月23日晚,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本名王洪溥)在成都逝世,享年103岁(虚岁)。这把燃...
万里香泉社区宝宝屋“不干预”教...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在这里不用时刻盯着孩子,看着他自主爬、自由玩、和小伙伴主动互...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破雾裁云... 编者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刻变革的关键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
济南摩托大世界起火,居民称在家... 今天凌晨,有网友在社交网站发布视频称,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的济南摩托大世界内,一商户突然起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