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为夯实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智底座”,海南联通深入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推进国际海缆、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国际数据中心“三位一体”布局建设。国际海缆建设方面,SEA-H2X国际海缆海南分支、ALC国际海缆海南分支分别于2024年8月、2025年5月在陵水登陆,可实现国际通信网络多路由保护,为跨境AI应用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通道。海口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方面,2024年7月已获批复,建成后将为跨境电商、来数加工等产业提供强大的算网支撑。智算中心建设方面,中国联通海南海口国际信息港项目预计于近期达到竣工交付条件,算力规模规划1500P,同时面向航天、医疗等产业园区需求,已启动陵水、文昌产业型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分布式智算网络。这一系列通信建设成果,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
加速建设智算网络
不久前,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北区主体结构在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顺利封顶。项目建成后将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强大的智算支撑。
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是中国联通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也是天津市政府与中国联通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的重要落地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近117亩,总投资44亿元,分南北两区建设。南区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吸引了新浪等北京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实现了“一年即建成,达产即‘售罄’”。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公示》,中国联通(青岛)智算中心DC1荣获“2025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也是本年度入选该名单的山东省内唯一的数据中心。
作为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的核心节点之一,中国联通(青岛)智算中心DC1严格遵循国家A级标准建设,是山东联通首个达到国际最高等级(A级)的大型数据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建成2栋IDC机房,全部建成后将拥有6栋IDC机房,可提供12000个机柜。同时,依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中心现已实现智慧管控、3D可视化运维与资源智能调度,全面提升了运营管理效率。
在位于光谷的中国联通华中智·云数据中心,湖北联通将新建“千卡”智算推理中心,首期投资近2亿元。此次启动建设的“千卡”智算推理中心以GPU(图形处理器)芯片智算服务器为核心,集合上千张GPU加速卡,专注于大模型推理任务。预计未来3年内,华中智·云数据中心将形成超1000P算力规模,成为推动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高度的“助推器”。
“目前,中国联通华中智·云数据中心已收到医药、金融、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行业用户意向入驻。”湖北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医药企业为例,不仅可以利用智算服务器开展AI智能诊断、药物研发等工作,还可以搭建专享私有云平台,实现企业分支机构业务系统的统一规划、部署和管理,以及数据集中存储与共享互通,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此外,该数据中心还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光纤互联、独立封闭冷通道、多运营商线路接入协助等服务,助力企业打造“双活数据中心”,即主数据中心用于承担用户的业务,备份数据中心用于备份主数据中心的数据、配置、业务等,为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筑牢坚实防线。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支撑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联通在南京和无锡高标准建成两大智算中心,构筑了坚实的多元异构算力底座,算力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智算中心支撑项目超百个,服务政、教、医、工等标杆行业,彰显了行业领先的精准服务与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通过联合产学研构建“算力+应用”融合生态,实现了服务模式与行业解决方案的重大创新突破。
在中国联通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内,机房、冷冻站、电力电池室等正在运营维护中。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1栋数据中心、1栋油机平台和1栋运维楼,可提供机架792架。
当前,中国联通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二期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2026年底建成,建设内容主要有2栋数据中心、1栋110kV变电站和2栋油机平台。全部建成后,该中心总机架8750个,算力规模达到5万P,将从算力供给、输送、调度和服务四个方面打造算力网络,构建云网边一体化能力开放智能调度体系,形成架构先进、安全可靠、服务卓越的算力网络新布局,赋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机柜数量约4500个,能够支持2万张GPU的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中国联通国际公司立足香港、放眼全球,基于丰富的跨境网络资源及国际海缆登陆站,将中国联通(香港)将军澳智·云数据中心打造成了“一带一路”信息枢纽。目前,将军澳智·云数据中心已覆盖15个POP节点,通过15条海缆延伸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6张跨境网络连通中国内地。
中国联通西南数据中心是“东数西算”成渝算力枢纽节点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投产IDC机楼5栋,总机架规模7687架,总出口带宽数为5600G,均为骨干直连,服务客户达到158家。在项目建设、运营阶段,该数据中心率先引入“绿色、低碳、环保”的建设思路,全园区IDC数据楼均已取得国家A级等级机房认证,同时还获得了国家首批绿色数据中心、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联通集团五星级数据中心认证。
如今,中国联通西南数据中心结合储备资源正致力于适智化能力转型,积极推进算力资源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骨干云池总算力可达到6PFLOPS,其中智算达到4.65PFLOPS,通算达到1.36PFLOPS。
同样位于“东数西算”成渝算力枢纽节点的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也正在加快建设进度。
据了解,中国联通天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于2023年筹建。园区占地96亩,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二、三期项目建设,共投产机柜2261个,可为金融、政府、互联网等客户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四期项目现已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完成地勘,下一步将按照规划目标逐步开展各项工作。
“联通庆阳数据中心A栋智算中心规划标准机柜1943架,总功率达到36兆瓦,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室内的砌体已基本完成。”甘肃联通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庆阳枢纽节点承担着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提供算力服务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之一。中国联通庆阳数据中心项目位于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内,规划建设4栋智算中心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提供3.6万P算力服务。其中,首期建设2栋智算中心及园区自用110kV专用变电站和运维楼,可提供1.8万P算力服务。
不仅如此,早在2022年2月,中国联通就启动了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数据中心直连网络传输链路工程,现已建成庆阳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12个枢纽节点之间直达链路,出口总带宽达9.6T,网络可靠性超过99.99%,全力筑牢智算网络“根基”。
推进技术迭代升级
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紧跟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与河南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东风,联合中国联通着力打造了中部地区算力高地——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中部地区首个由政府主导、联通负责投建运营的智算集群。该智算中心搭载中国联通自研联通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和元景大模型两大能力,以国内领先的液冷技术为建设标准,面向河南省各行业提供普惠智算服务。在技术先进性上,集群首批部署华为昇腾910B NPU卡,发挥联通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自研优势,实现多元异构算力的适配和服务编排,形成“通算+智算+超算”的融合调度能力,让客户实现“拎包上云”。
如今,坐落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中国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正以每秒超200万亿次的惊人算力输出,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该数据中心不仅具备十万卡超大集群承载能力、万亿级AI大模型训推能力,还是全国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首家通过5A级智算中心服务能力认证的数据中心。
据介绍,该数据中心一期规划布局4.8万个标准机柜,总能耗规模达120MW,全面对标国内最高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坚持技术创新提效能,实现了三个“首个”:是中国联通集团首个大规模运用间接蒸发高效智能一体化冷源机组的数据中心,实现暖通系统能耗降低12.5%;首个大规模集成使用AI调优、智能小母线、光伏、储能等技术的数据中心,显著提升了运营效能;首个全系采用大柱跨、高楼层设计的数据中心,降低机柜单千瓦建设成本5%。
在高标准建设数据中心的同时,广东联通还积极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算力资源池,在大湾区内完成了400G/800G全光算网底座的部署和商用,同时携手鹏城实验室共同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专网,连接国家一级骨干网,为粤港澳大湾区“东数西算”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安全、强智能”的算力智联网AINet;率先搭建“算网服务+算网调度”的统一运营平台,提供“算力+网络+软件+服务”的一站式查询、搜索、订购、开通、使用等电商化服务,实现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开创了算力服务新范式。
围绕云南打造“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2024年10月,中国联通“两亚”国际智算中心在云南昆明正式发布,规划建设智能算力2000PFLOPS。
依托面向“两亚”的区位优势,中国联通“两亚”国际智算中心依靠云南丰富的绿色水电资源,采用水冷风冷混合散热方案,匹配高可靠的双备份系统、高安全的机房等级、高节能的能源供应、高弹性的适配兼容和高通量的网络传输,可为全域用户提供极致性能的智能算力。
基于中国联通“两亚”国际智算中心,云南联通积极推动元景大模型、智能体、数据集、模型安全在省内各行业落地。在农文旅领域,云南联通自研的智慧云农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同时结合RAG、知识图谱、信息检索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原特色农业智能体,解决了农户种植培育、精细化养殖、市场价格预测、市场比价、气象预测、农产品推广销售等问题,让高原特色农业插上数字之翼,不仅“养得好”,更能“卖得好”;在政务领域,基于联通元景政务大模型,积极推广民意“智办”、诉求“智报”、社情“智判”、职场“智管”、关切“智访”智能体,主动回应民众关切,促进政务提质增效;在教育领域,深度融合DeepSeek技术,借助高性能算力卡为省内高校搭建AI校务助手,构建校园服务新场景、新方案;在金融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性能的私有化算力服务,接入元景MaaS平台和大模型服务,帮助客户打造办公助手、内部文档知识库等智能体,同时提供经济运行的高质量数据集服务;在医疗领域,通过算力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海、普惠边疆,助力医疗信息化升级;在国际业务方面,通过高速国际专线吸引南亚东南亚智算需求回流,实现“两亚数、云南算”,推动区域智算生态产业聚集,打造智算产业中国服务“两亚”的新优势、新格局、新生态。
在陕西,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以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实力,全力打造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不仅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更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打造了一个超大规模、弹性适配、算电协同的绿色发展智算园区。
据悉,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3号楼打造了智算业务发展专区,配置了200架20KW的AIDC白地板机房。机房支持风液混合技术方案,能够弹性适配不同功率的液冷服务器,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传统IT设备通算需求,还是高性能AI加速运算需求,都能根据客户的实际特点提供最优的适配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比和智能化水平,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与多方合作,共同开展“算电协同”和“柔性直流供电”两项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保证数据中心在高性能计算的同时,有效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今,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智算需求持续增长,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重要战略资源和科技竞争焦点。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词元)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这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AI技术创新突破,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AI底座”,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