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我铁了心要买电车,用了六个月后我是真哭了。
那时候家里人都强烈反对,说担心续航不够用,充电不方便,以后卖车还不保值,可我满脑子都是电车的好,加速快,科技配置多,日常用着还便宜,硬是没听劝。结果用了半年才发现,现实跟理想差得太远,那些当初被我忽略的问题,现在全成了我最大的困扰。
买车的时候销售说,车辆满电续航能到四百二十公里,按理说日常通勤和短途旅行肯定够了,可真开起来,续航表现却大打折扣。尤其是冬天低温的时候,一打开空调,续航直接就缩水三成以上。之前计划好去三百公里外的地方自驾游,就因为续航不够,中途不得不充两次电,每次充电都要等近一个小时,好好的旅行体验全毁了。更让我焦虑的是,电量剩余五成时,实际可行驶里程往往只有两成,现在我天天都有 “电量恐惧症”,总怕半路上抛锚。
虽然现在城市里的充电桩越来越多,可实际用起来还是麻烦不断。我住的小区物业以安全为由,拒绝让我装私人充电桩,只能依赖公共充电站。可热门的商圈和写字楼里,充电桩经常要排队,有时候等好几个小时才能轮上。更糟的是,有些充电桩要么设备故障,要么跟我的车不兼容,根本用不了,这无疑又加重了我的充电焦虑。跑高速的时候更崩溃,节假日期间,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面大排长龙,充电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而燃油车加油只需要五分钟,这对比一出来,我才真正体会到电车在长途出行上的劣势。
买车的时候销售还承诺,新能源车的保值率能跟燃油车相当,可现实直接给了我一巴掌。用了六个月后,车辆残值率大幅下降,比同级别燃油车低了不少。更让我担心的是电池衰减问题,随着用的时间增加,满电续航已经从最初的四百二十公里降到了三百五十公里左右。要是以后电池性能再恶化,更换电池的成本将高达数万元,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六个月的用车经历,让我深刻明白电车并非适合所有人。如果住的地方充电设施完善,平时主要在城里通勤,还能装家用充电桩,那电车确实能带来低成本、高科技的驾驶体验。但如果充电不方便,经常要跑长途,或者预算有限,那电车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要是真的坚持想买电车,建议选续航里程六百公里以上、配备八百伏高压快充技术的车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缓解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