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还在卖,智驾却没份,用户被晾在一边
现在买新车的人里边,差不多一半还是选择燃油车,他们不是不想跟着买电动车,是觉得油车开起来更顺手,加油也方便,保养还便宜,不过一说到智能驾驶,大家马上想到的都是那些新出的电动车,好像油车根本用不上高级智能驾驶功能似的,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自己开的油车连自动变道这种基本功能都没有,最多就是有个自适应巡航,堵车的时候还得自己一直注意方向盘。
这事确实让人纳闷,市场明明有需求,用户也愿意多花钱升级功能,可燃油车厂家就是迟迟不跟进,原因在于技术改造实在不好办,电动车平台在设计阶段就为智能化预留了空间,燃油车却不行,发动机、变速箱还有散热系统都挤占在一起,想加装摄像头或者更换芯片,就得大动干戈,更不用说通信架构和算力分配的方式,跟电动车的设计思路完全两样,所以很多厂家索性放弃努力,直接声称燃油车实现不了高级智能驾驶,把问题归咎于技术条件限制。
有人偏要挑战这个想法,一汽-大众和卓驭科技一起合作,用了七年时间,每天不断测试车辆数据,总共跑了超过十万公里,最终在燃油车上实现了端到端的NOA功能,2025年他们推出了IQ.Pilot系统,这是第一个让燃油车也能自动行驶在高速上,自动变道,自动找路的系统,它不是什么概念产品,而是真正可以上路使用的东西,他们没有依靠激光雷达,也没有依赖高精地图,完全是通过算法和传感器配合,一步步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的做法很聪明,比如用双目摄像头模拟人眼,看远处障碍物特别准,雪糕筒、水马和施工区都能提前识别,算法也不是简单拼凑的,而是把感知、预测和决策都打通了,训练数据全来自中国人开车的真实场景,转弯、变道和超车动作更像真人操作,最关键的是安全机制,系统会自动过滤那些太冒险的动作,比如突然急刹或者强行并线,不会为了炫技牺牲安全。
实际开起来,感觉确实不同,上高速匝道时标线模糊也没关系,车子自己就能拐进去,前面遇到慢车,它会等待合适时机再变道超车,你打个转向灯,它立刻帮你完成变道,不用再按一堆按钮,最厉害的是碰到突发情况,比如路边停着故障车,它能提前150米发现并自动绕过去,未来还会加入城市道路功能,红绿灯识别和启停衔接都能处理,真正实现从高速到城区的完整覆盖。
这件事的意义可能比很多人以为的还要大,现在市面上卖得最好的车,很多还是二十万以内的燃油车,这些车主原本就被排除在智能驾驶的门外,如今有了IQ.Pilot系统,他们花同样的钱,也能享受到接近新势力车型的体验,而且这个系统不依赖特定硬件或平台,说明智能化不一定只能靠电动车实现,技术路径可以有很多种,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投入时间和资源去取得突破。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现实,市场有时候缺的不是技术,而是耐心,很多人一开始就想走捷径,要么堆砌硬件,要么等着政策推动改变,但真正的进步往往是埋头做出来的,燃油车用户不是不想要智能功能,只是没有人给他们提供,现在有人做了,而且做得不错,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别人还在争论哪家芯片更厉害,他们却已经把实际功能装进了普通人的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