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部聚焦东北抗联失散战士的剧集《归队》以2.8%的首播收视率刷满荧屏。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和“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电视剧《归队》用冰天雪地里的热血归途点燃观众热情,开播后腾讯站内热度峰值24027,在腾讯多榜登顶,共收获全网热榜热搜53个,抖音主话题#归队播放达7.7亿+次。
“哪怕只剩一人,也要找到组织!”——这句贯穿《归队》的灵魂宣言,源自一支东北抗联小队在惨烈战役后失联的真实历史。为还原这段"冰与火"交织的史诗,北京市广电局京琅琊人才编剧高满堂和主创团队深入东北抗联旧址采风调研,足迹遍布白山黑水,胡军、李乃文等主演在零下30℃的极寒中跋涉。每一次镜头推进,都是对“抗联精神”的洗礼:战士们以双脚丈量绝境,用血肉之躯在茫茫雪原中凿开信仰之路。正如导演臧溪川所言:“这不是拍摄,而是一次精神的归队。”
,群演们在拍摄尾声仍冒风雪匍匐前进,冻红的脸上却带着笑,因为他们演绎的,是曾真实存在过的无名英雄。
更震撼的是细节的真实
《归队》以“微观切口”撬动宏大叙事,没有叱咤风云的将领,只有炊事员、电报员、卫生兵等普通战士。为还原历史,剧组深入长白山腹地,在零下30度的极寒中实景拍摄。演员们拒用替身,胡军亲自上阵拍摄冰河匍匐戏,冻到手指失去知觉;李乃文为表现饥饿感,连续三天只吃苹果。这些“泥土里长出来的角色”,让历史有了温度。
“我们刻意淡化战争场面,聚焦人性微光。”编剧高满堂解释道。当李乃文饰演的“高智战士”用火柴棍破解摩斯密码,当胡军饰演的队长为保护村民甘当诱饵,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战术智慧,更是“人民至上”精神的具象化。这种“小人物扛起大历史”的叙事,首播收视率便成功突破2.8%,因为每个普通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导演臧溪川曾说:“我们要展现的并非单纯的胜利,而是人在绝境中坚守尊严的过程。”剧中四条故事线最终在“八棵松”下交汇,“八棵松”成为了信念的象征,“归队”也不再仅仅是回归部队的字面含义,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寻。
这种精神跨越了时空界限,在当代年轻人中引发强烈共鸣。在鲁长山身上,年轻人看到了作为团队领导者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从兰花儿的救死扶伤中,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战士们之间不离不弃的深厚情谊,让年轻人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正如网友所说:“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艰难险阻,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归队’方向。”
北京市广电局以“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机制全程护航,从立项到播出给予《归队》全方位支持。“归队”二字,在2025年被赋予多重深意:是战士寻找组织的执念,是先烈英魂的精神回归,更是当代人对信仰的呼唤。这已不仅是一部剧,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归队”。
正如主题曲所唱:“归来,是万物生长的力量;归队,是这个时代最炽热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