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视听内容不断升级的当下,中宣部推出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旨在发掘并推广优质微短剧作品,引领行业健康发展。近日,该计划名单正式公布,短剧厂牌听花岛的表现格外亮眼,其《家里家外》与《法官的荣耀》两部作品双双入选。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国家最高宣传文化领导机构对两部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传递社会温情、弘扬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肯定,也让听花岛“有温度的写实”创作风格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微短剧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从题材选择来看,《家里家外》与《法官的荣耀》虽聚焦领域不同,却同样扎根现实土壤,用细腻笔触描绘生活百态,传递时代温度。《家里家外》将镜头对准当代家庭生活,以真实可感的叙事风格展现普通百姓“家里家外”的喜怒哀乐。剧中没有刻意制造的狗血冲突,只有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羁绊,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成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撬动全网52亿次话题讨论与30亿次播放量,让观众在剧情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缩影,感受到家庭情感的温暖与力量。
《法官的荣耀》则把视角转向基层法治领域,打破了大众对法官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剧中,法官们走出法庭,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沟通,耐心化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生动展现了基层法官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以及法治精神在基层的落地生根。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观众不仅了解到法律知识,更感受到法治温情,明白庄严的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群众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听花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微短剧市场脱颖而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与差异化叙事策略功不可没。在女性角色塑造上,听花岛打破行业内部分作品对女性角色物化、标签化的窠臼,着力打造拥有独立人格、清醒认知与自主选择权的“大女主”形象。从2024年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中坚韧果敢的后妈,到《家里家外》里直面家庭问题的女主人,再到《十八岁太奶奶》系列中心怀家国的容遇,这些女性角色从不依附他人,凭借自身的智慧、勇气与坚持,在生活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收获幸福与成长。
奇幻治愈短剧《我的姐妹三千岁》更是将女性友谊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江烬与陆星没有陷入“塑料姐妹花”“防火防盗防闺蜜”的俗套剧情,而是相互扶持、彼此守护,在成长路上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呈现出纯粹、平等的女性情谊,为行业女性题材创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让观众看到女性之间情感联结的多样可能。
在内容创作上,听花岛始终紧扣现实脉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挖掘现实题材,用戏剧化的方式反映时代发展,观照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当下,部分微短剧仍沉迷于“短平快”的狗血剧情,试图通过高浓度情绪刺激吸引观众,但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在作品中找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家里家外》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它以真实的生活肌理和浓郁的地域文化为底色,用温情叙事取代激烈冲突,让观众在平淡的剧情中感受生活的真谛,获得长久而深层的情感回味。这种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的创作升级,不仅提升了微短剧的艺术价值,更让作品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更难得的是,听花岛善于在日常叙事中融入宏大命题,实现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小家故事与国家情怀的有机统一。《法官的荣耀》将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的宏大主题,融入基层法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让观众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深刻理解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中,容遇从民国数学家到现代家族掌门人的蜕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成长与担当,更通过“科技强邦”“航天报国”等情节,传递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让观众在精彩剧情中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激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此次听花岛两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不仅是对其自身创作实力的证明,更为整个微短剧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在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唯有像听花岛这样,坚持以内容为本,深耕现实题材,注重价值引领,打造独具风格的作品,才能在行业浪潮中行稳致远,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的精品力作,推动微短剧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相关单位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