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蓑依
青年作家,
代表作品《愿你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人生静音模式》等。
现在的社交媒体上,塑料姐妹花的段子层出不穷,“防火防盗防闺蜜”的论调甚嚣尘上,“雌竞”这个词在女性共存的场合被滥用,仿佛只要两个女人站在一起,空气里就必然弥漫着火药味。谈及女性友谊,就只有那几个单薄的词:嫉妒、攀比、是非、小心眼,不得不说,这种想象,真的太贫乏了!在我看来,女性的友谊是幽暗的,是充满褶皱的,是肌理丰富的。
幽暗不是阴影,是能让你卸下盔甲的庇护所。白天你得穿高跟鞋撑气场,得对客户笑到嘴角发酸,得跟同事说“我没事”,但在她面前,你能瘫在沙发上哭到妆花,能说“我今天骂了老板”,能把藏在朋友圈分组里的狼狈全倒出来。她不会拿手机拍你,不会说“你怎么这么脆弱”,更不会把你的秘密当谈资。你攒了一天的“假”,终于能卸在这儿了。
电视剧《破产姐妹》中,麦克斯和卡洛琳
之间是共同成长也互相救赎的友情▐
而褶皱,是这段关系里最真实、也最迷人的地方。我嫉妒你的光芒,却又想借你的光取暖;我讨厌你比我强,但更害怕你比我弱;我想逃离你,却又在每一个重要时刻,第一个想起你。但正是这些时刻的拉扯、摩擦,让这段关系有了韧性,也共同构成了友谊“丰富的肌理”。这肌理,是你们之间才懂的黑话和眼神,你们见过彼此最失控的样子,也见证了对方最荣耀的瞬间。
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中,
埃莱娜和莉拉因为彼此关心才会互相嫉妒,
但她们从来都不是敌对关系▐
可就是这样丰富的关系,却总被社会揉成一张扁平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攀比。社会似乎特别热衷于捕捉女性之间比较的瞬间。无论是学业、外貌,还是后来工作、伴侣的经济状况,这种比较被默认为女性关系的主旋律。久而久之,我们自己似乎也内化了这套逻辑:当朋友过得比我们好时,心里泛起的复杂情绪,常常被简单归为“嫉妒”。
但这种归因太懒了,也太不公平了。它忽视了更深层的原因:在一个资源分配本就不均、评价标准高度单一的社会里,个体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被巧妙地转嫁成了同性之间的内部竞争。这套剧本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身处其中的人,将矛头指向彼此,而不是那个制定游戏规则的、更大的结构。在婚恋关系中受伤,不去质问那个不负责任的男性,反而去攻击另一个女性,这正是这套叙事最可悲的“成功”。
电影《好东西》剧照▐
只是,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些“比较”从不是女性关系的本质,真正的女性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命运之上的。所谓“命运”并非空泛的概念,而是由重男轻女、职场困境、生育艰辛这些共通的生存痛点构成的。这些相似的经历,让女性之间拥有了直击内心的理解力,能够深刻看见彼此的伤痛、蜕变和成长。
当我看到陈芋汐说:“没有全红婵,我的运动生涯不会到达这么高的水平”;看到贾玲对还没红的张小斐说:“快变成大腕吧,你离变成我的偶像就差一部戏了”;看到热依扎拿到飞天奖“视后”,同样身为母亲的孙俪,看着她,眼含热泪的时候,我想我们早该停止用那些陈腐的想象去套用女性之间的关系了。她们正在做的,是构建属于自己的支持系统,是在这个坚硬的世界里,为彼此撑起一片柔软的天空。
前几天看鲁豫和易立竞的《陈鲁豫·慢谈》,鲁豫提起《卡萨布兰卡》里那句“这将是漫长而美好的友谊的开始”,我突然意识到,或许属于女性的“漫长而美好的友谊”时代,在我们面前拉开序幕,也要开始了。
鲁豫和易立竞的一期《陈鲁豫·慢谈》▐
原文刊载于《时尚COSMO》10月刊
编辑:曾瑶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