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01 科尔沁草原的生死考验
科尔沁草原上,常四率领的马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药材送到,却没想到遭到接应人汉隆的赖账和陷害。
汉隆以王爷在前线打仗为由,不仅拒绝支付几万两银子的药钱,还派骑兵包围马帮,甚至挖坑企图将常四等人活埋。
古平原早就察觉汉隆心怀不轨,提前与常四商量,将药材藏好。

危急时刻,他和常玉儿冒着枪林弹雨赶赴前线,寻找科尔沁王爷求助。
在战场上,他多次遇险,险些丧命,幸好常玉儿骑马赶来相救。
两人历经艰难,眼看王爷的营帐就在眼前,却又突遭变故。
常玉儿被抓去伺候福晋,古平原则被抓去当奴隶。

常玉儿藏身福晋帐中,恰逢西蒙小汗王前来拜见王爷。双方合作未成,小汗王竟要杀害王爷和福晋。
常玉儿凭借勇气和智慧,在危急关头杀死小汗王,救下了王爷和福晋。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科尔沁草原的王爷认常玉儿为女儿,并封她为格格,古平原也因此成为额驸。
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本该让两人的感情升温,但在常玉儿表白时,古平原却选择了拒绝。
02 以有婚约和流犯身份拒绝
从听到“额驸”那一刻起,古平原的表情就变得极其微妙和复杂。
当常玉儿满怀期待地望向古平原,等着他点头答应时,他却意外地拒绝了。
他坦言,自己在老家早有婚约,原本打算科考后与白老师的女儿白依梅成婚,却没想到被人陷害,流放到宁古塔。

而且,作为流放者,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接受常玉儿的感情,也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这番话让常玉儿心如刀割,她强忍泪水,故作轻松地说:“我想自己真是喝多了,穿上这身衣服,就真把自己当格格了。”
随后,她伤心地转身离开。
古平原说的确实是事实,但并不是全部真相。
古平原确实与白依梅有婚约,但被流放宁古塔五年,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这些他其实早就明白,只是不愿面对罢了。

而且,白依梅早已收到他“病死狱中”的绝笔信,那是李万堂伪造的。后来,她被迫嫁给了太平天国将领陈玉城。
古平原拒绝常玉儿的理由看似充分,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
他对常玉儿的关心和在乎,早已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
03 因为爱,所以选择拒绝
走黑水沼时,常玉儿不慎坠入沼泽,泥水很快淹到她的脖子。
在场的人都觉得救她无望,常四甚至想冲进沼泽救女儿,被兄弟们死死拉住。
古平原却毫不犹豫,直接趴在地上一点点滚到常玉儿身边,紧紧拉住她的手,为她鼓劲。

即使自己也在下沉,他依然没有松手,还安慰常玉儿:“不要胡思乱想,大不了我们一起共赴黄泉,路上还有个伴。”
这种愿意与对方同生共死的举动,绝不是普通朋友能做到的。
在科尔沁草原上,古平原多次冒险,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确保常玉儿平安。
常玉儿赌气离开时,他会担心;当她决定与他一起穿越战场时,他既感动又忧虑。
古平原拒绝常玉儿,并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因为内心深处有更大的恐惧。

他害怕未来的不确定,也担心自己无法掌控命运。
他刚从宁古塔逃出来,前路未卜,危机四伏。
王天贵正在调查他的底细,官府随时可能追捕他。他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更不敢承诺给常玉儿一个稳定的未来。
04 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恐惧
从心理学角度看,古平原因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源于过去的心理创伤和当前安全感的缺失。
在宁古塔流放的五年里,他经历了非人的生活和巨大的心理冲击。
从举人到流犯的身份转变,让他深刻体会到命运的不可控。

虽然他逃出了宁古塔,但流犯的身份始终伴随左右,随时可能被重新抓回去,甚至牵连身边的人。
这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让他即使面对自己渴望的感情,也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而选择逃避。
他内心深处理智与情感极度矛盾:理智告诉他,作为一个朝不保夕的流犯,不该拖累常玉儿;但情感上,他又无法抗拒这个勇敢爽朗的女孩。
他不是不爱常玉儿,而是不敢去爱。

在乱世中,他连自己的明天都无法掌控,又怎么能给常玉儿一个可靠的未来?所以只能选择逃避和拒绝。
古平原在商场上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敢于冒险穿越战场,却在面对真实情感时选择了退缩。
但真正的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即使害怕,也依然向前。
或许,只有当他真正克服内心的恐惧,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心时,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