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政府再次就关税问题向欧盟发难。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称将从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50%的关税,随后又于25日宣布将征收关税的起始日期推迟到7月9日。虽然欧盟方面称其与美方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但也不过是让针对欧盟的新关税从“立即执行”变成“缓期一个月执行”。欧盟现在面临的最为迫切问题是,在美国这个“西方盟主”的强压下到底何去何从。这不仅涉及欧盟切身的经济利益,更事关欧美关系的未来,乃至欧盟在世界舞台中的处境。摆在欧盟面前的这个难题,并不好解。
自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贸易成为美国“敲打”欧洲的主要领域之一。美方曾指责欧盟“成立就是为了占美国便宜”,这次美国推翻原定对欧盟暂停加征关税90天的决定,再次对欧施压,首要原因或许就是这个。对美方而言,欧盟利用“不对等关税”赚美国的钱,但美国却需要为其承担防务责任,这无疑一个赔本买卖,因此美方认为必须通过加征关税的手段来减少贸易逆差,才能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除此以外,美方也可能对欧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不甚满意。美国认为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实在太过缓慢,且欧盟迟迟不愿在一些美方所认为的关键问题上让步,例如调整数字服务税、放宽对美国科技巨头严格监管等。看上去,美国对欧盟讨价还价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
对于美国的强势施压,欧洲有声音认为,欧盟应当寻求一条“中间路线”,既不像中国那样采取强硬的贸易反制措施,那样可能导致欧盟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不像英国那样在对美谈判中表现得较为被动,损失较多利益。可见,欧盟内部不少人都希望,在维护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美国关税政策对自身经济的损害,且继续维持其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经济利益。这种想法符合欧盟一贯以来对美的心态:一方面,享受追随美国带来的制度性红利;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对欧洲施加太多限制,损害欧洲利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美国可以用相当多的手段对欧盟施压,如限制技术出口、减少军事合作等。在美国的重压之下,“中间路线”不亚于“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此外,无论欧盟想采取何种策略,最主要问题或将源自内部。欧盟由27个成员国组成,各成员国在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想要迅速达成统一的立场和采取一致的行动非常困难。或许欧盟已经意识到需要对美斗争,毕竟直接妥协可能会使美国将欧盟视为“软柿子”,但对于斗争的最终目的,各成员国的分歧却是非常明显。一些成员国可能更倾向于妥协以保护自身的出口市场,另一些成员国则可能更加强调维护欧盟的整体利益。在这种意见分化明显的情况下,“中间路线”很可能会变成加剧成员国分歧的导火索,进而使欧盟在对美关税谈判中更加被动。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留给欧盟的选择实际上并不多。如果欧盟扛不住压力主动向美国妥协,如降低关税、开放市场等,欧盟的产业将面临来自美国的更激烈竞争,可能导致部分产业衰退、利润下降、失业增加,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分歧也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并催生出一系列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同时,这一妥协还可能被视为欧盟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缺乏坚定立场和自主性,不仅其强调的“战略自主”将沦为空谈,其他国家也会对其可靠性产生质疑,从而削弱欧盟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反之,欧盟若加强内部团结与协调,形成统一的立场和策略,提升谈判筹码和应对能力,或许更有可能与美国展开公平对等的谈判。欧盟还应进一步减少对美国的心理依赖,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总而言之,“中间路线”对欧洲而言并不现实,不仅咄咄逼人的美国不大可能同意,其内部的分歧或许也因此加重,白白损耗欧盟团结和整体实力。正如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所说,美欧谈判必须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威胁,“欧盟委员会始终愿意本着诚意开展合作,但同时已做好捍卫自身利益的准备。”这可能才是真正恰当的“两手准备”。(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