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与日本达成一项“大规模”贸易协议:日本输美商品将被征收15%的关税,低于他此前威胁征收的25%,日本还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对于美日达成的经贸协议,赴美进行第八轮日美关税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解释说,5500亿美元将用于支持日本企业在制药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投资。日本进口美国大米的份额可能会增加,但他强调“不会牺牲日本农业”。
同时,日本将接受符合安全标准的美国乘用车,无需进行额外测试。赤泽亮正还表示,日本将继续与美国就协议中未涵盖的其他关税措施进行讨论,包括钢铁和铝仍需缴纳的50%的关税。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日本共同社网站刊文称,日本在4月关税谈判启动之初曾要求美方撤销所有加征的关税。从目前已达成的协议内容来看,让美方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税虽属成果,但日方也作出了无奈的让步。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目前达成的税率仍然偏高,这可能阻碍正受通胀困扰的日本经济复苏。
日本共同社报道截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日美达成的这项贸易协议并不平等,对日本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并非好事。
这份协议更像是日方迫于美方压力而作出的单方面妥协让步。尤其是日本需要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美方从中获利90%,这可能给日本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而且,如果日本企业加快向美国转移产能,也可能会加速日本国内的产业空心化。
同时,日本对美方开放农产品等市场,会使日本国内相关产业面临来自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可能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估算,日美新协议将在一年内导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55%。他还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商业风险仍将处于高位,日本企业可能会放缓对美投资节奏,或将业务重心转向欧洲等其他地区。
关税大限临近谈判背后有哪些博弈?
8月1日美国政府设定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即将结束,但美国与韩国、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依然缺乏进展。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韩国将在谈判中面临重重难关。美方强烈要求韩国允许进口30个月龄以上的美国牛肉、扩大大米的进口配额、废除对谷歌、苹果等大型科技公司的限制等,但韩国国内对此都强烈反对。因此,韩国政府截至目前都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对策。
《韩国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此外,美国还要求韩国将国防预算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5%的水平,但目前韩国的国防预算仅占GDP的2.32%,很难达到美方的要求。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正考虑在对美关税谈判中,就部分农产品进口限制作出“战略性让步”,以换取与美国达成更广泛贸易协议的空间。
《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与另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关税谈判也格外令人关注。
当地时间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宣布,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特朗普说,这份协议包括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等。特朗普还表示,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
路透社报道截图
在美欧双方宣布达成新的贸易框架协议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该协议表示强烈不满,直言其既不令人满意,也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
尽管15%的统一税率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和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但整体而言,这一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该协议不仅削弱了欧盟的经济实力,也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国际法与政策中心教授马库斯•瓦格纳表示,贸易的本质应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当贸易不再是共赢的桥梁而成为施压的武器,全球繁荣的基石将随之动摇。而特朗普上台以来,正在将贸易和关税政策武器化,对全世界进行敲诈。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将贸易措施武器化,用以实现与贸易完全无关的政治目的。特朗普政府正在将关税武器扩展到毫不相干的领域,这种突袭式制裁我们早有先例,上世纪30年代就是如此,后续历史人尽皆知。当前的美国优先政策与当年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