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抡向全球时,印度成了最尴尬的那一个。这个总想着在大国间左右逢源的国家,被25%的高额关税砸得晕头转向——出口企业急得跳脚,老百姓怨声载道,连莫迪政府都被骂“外交失败”。这场关税风波,把美印关系的裂痕撕得明明白白。
特朗普(资料图)
一、特朗普的关税清单里,印度成了“出头鸟”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把69个贸易伙伴分成了三六九等。英国凭着“盟友脸”只缴10%,日韩、欧盟这些近邻15%,东南亚国家大多19%-20%,而印度却被单独拎出来,硬生生按上25%的税率,在全球关税榜上名列前茅。
这结果够讽刺的。印度是最早跟美国谈关税的国家之一,一开始还画了张大饼:2030年要搞成5000亿美元贸易规模,还要买军购、油气。可特朗普哪吃这套?毕竟玩“空头支票”,美国才是老祖宗。更让印度难堪的是,美国对其他国家多少留了余地——对欧盟说好了“超15%不加税”,跟英、越等国签的协议税率也比最初威胁的低。唯独对印度,不仅税率定得高,还撂下狠话:敢买俄油就征100%税。这话一出,印度国有石油公司立马停购,脸打得生疼。
二、美国为啥偏捏印度这个“软柿子”
特朗普算准了印度没底气反制。印度制造业出口太依赖美国市场,纺织、医药这些当家产业,三成订单都来自美国,真打关税战,先扛不住的肯定是自己。高科技产业更要命,核心技术和设备都得从美国买,手里根本没像样的反制牌。
印度还总在美俄之间耍小聪明:一边捡俄油便宜,一边想抱美国大腿要投资。这种首鼠两端,特朗普早就看穿了。捏准“俄油依赖”这个七寸,印度果然立马怂了,这种没骨气的表现,只会让美国更放肆。
最根本的是利益谈不拢。美国一门心思想撬开印度农业市场,让自家大豆、玉米进来。可莫迪哪敢答应?农村支持率本就下滑,开放农产品进口等于自砸饭碗。这种核心利益死磕,让谈判彻底崩盘,25%的关税成了特朗普的“硬手段”。
莫迪、特朗普(资料图)
三、25%关税砸下来,印度扛不住了
出口企业先遭重锤。纺织、化工、机械制造这些对美出口超三成的行业,订单肉眼可见地减少。有老板吐槽:“关税一加,报价比对手高一大截,客户全跑了。”
成本还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印度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涨了3.1%,跟美国贸易沾边的商品涨得更凶,达4.5%。买菜做饭都觉得贵,怨声载道。
国内骂声一片。企业界骂政府谈判无能,印度工商联合会都呼吁“重新评估对美策略”。老百姓更不满,“莫迪软弱”话题刷爆社交平台,阅读量超5000万。莫迪支持率从6月的52%掉到7月的45%,农村地区跌了12个百分点。反对党还在议会提了“对美贸易政策失败案”,逼着政府公开谈判细节,日子够闹心的。
四、莫迪被批“外交失败”,冤不冤
莫迪一直想让印度当“有声有色的大国”,结果这次栽了跟头。跟其他国家比,英国买美国能源换来了10%税率,越南降壁垒才20%,印度忙活半天落个25%,难怪被骂策略烂。
前外交部长亚什want辛哈直言:“这是印度独立来最屈辱的谈判,莫迪的‘大国梦’被关税大棒敲碎了。”这话难听却在理——印度总想摆大国架子,真硬碰硬时又没底气,这种差距让政府形象大跌。
现在国内压力山大,反对党穷追猛打,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人骂他“牺牲国家利益换安稳”,这话对想干一番事业的莫迪来说,够诛心的。
美国(资料图)
五、美印关系,到历史低点了吗
从历史看,美印关系虽磕绊,但这么高的关税制裁是头一遭。25%的税率比冷战时高,比2018年对印10%翻了倍。更关键的是,美国把印度归为“二等国家”,否定了“战略伙伴”定位,学界都觉得关系是真降级了。
短期僵局难破。特朗普正忙着让能源、制造业回流,不会轻易降关税,说不定还会加码逼印度开放市场。印度可能做点样子反制,比如提高美国农产品税,但难改大局。
不过美印在印太战略、高科技领域还有共同利益,彻底闹翻不太可能。以后估计边打边谈:印度让让步,美国可能松松口;不让,高关税可能成常态。
说到底,这25%的关税不光是贸易调整,更把美印深层矛盾抖了出来。莫迪被批“外交失败”,也反映了印度“大国雄心”与“现实实力”的尴尬。现在关系确实冷到冰点,但算不算历史低点,还得看后续掰扯——毕竟国际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谁知道下一步会出什么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