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暂时进入了休战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能够安然无恙。反而,正因为这场贸易摩擦,欧美盟国如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纷纷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报复措施。看起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战中都各有得失,唯独美国的盟友们却成了这一争斗中的牺牲品,这一局面令人唏嘘不已。
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消息,这让我对当前的贸易局势感到了一丝改变的迹象。首当其冲的是,对欧盟采取的反制措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的两家金融机构实施制裁,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和个人与这两家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和合作。这一决定的背景并不复杂,缘于欧盟近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已经是第十几轮的制裁了,这次竟然连中国的两家银行也被卷入其中,声称它们在为俄罗斯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中国对此采取的报复措施,依据的正是《反外国制裁法》,自然也显得合情合理。
再来看加拿大,中国的反制措施相当严厉。商务部认定,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自2024年8月14日起,对所有加拿大企业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个数字看起来令人震惊,当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以2024年预计从加拿大进口的菜籽油260亿元人民币来算,那么几乎就要缴纳接近200亿元的保证金,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加拿大菜籽油生产商的市场。而且,中国还启动了对加拿大豌豆淀粉的反倾销调查,并针对其卤化丁基橡胶征收相关保证金。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实则是因为加拿大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加拿大对中国的进口钢铁采取了限制措施,这显然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
至于日本,中国商务部在8月12日也对其采取了措施,宣布对日本的某些进口产品进行调查,认为这些产品的倾销行为给国内的卤化丁基橡胶产业带来了实质性损害,并且倾销行为与这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日本的相关公司将会被征收高达30%的保证金。这一连串动作,无不彰显了中国在面对美国主要盟友时展现出的强硬态度,令西方媒体为之震动。
尤其是在中美刚刚达成新一轮贸易关税延长协议的背景下,这些反制措施更是令人瞩目。一些媒体对此表示不满,毕竟他们注意到,特朗普时期对盟国采取了强硬态度,却在对中国问题上显得屈从。如果说这场贸易战有赢家,那么中美双方显然都能从中获得利益,而真正吃亏的则是那些常与美国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盟国,这无疑是对他们关系的深刻考验。
这让我想起了特朗普上任前曾提出的一个建议。他认为,中美两国若能携手合作,很多全球性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尽管完全的合作并不现实,但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中美之间经过几轮的博弈后,在某些领域实现妥协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现在,连特朗普都计划与普京再度会面,未来的欧洲局势恐怕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无论如何,贸易战带来的复杂局面,将使每个国家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立场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