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关税风险、投资放缓,未来走向扑朔迷离。
在这场风险叠加的考验中,中国如何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香港又将在全球资本版图重塑的过程中,如何巩固金融中心地位?美联储若开启降息周期,全球市场会因此迎来转机还是更多波动?
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汇丰环球投资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
全球经济进入“不确定的时代”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当前全球宏观经济?
范力民: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这个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贸易,还有美国的关税政策。真正的风险并不是中国经济会丢失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即使面对着高企的关税,中国的外贸仍会持续增长,而且是保持稳健增长。我们认为,真正的风险是高企的关税会导致美国市场价格上升,美国物价上升就会导致美国的有效需求下降,压抑需求,这是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
另一个不确定性来自投资。随着消费者可能暂缓他们的购买决定,很多公司将会放缓生产制造的投资决策,这件事情不仅发生在中国,同时也发生在欧洲、日本,还有其他很多国家,这些投资放缓导致的不确定性将会让我们看到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比如,欧洲的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比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多15倍,因此只要美国出现了不确定性,对欧洲的投资也将会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南方日报: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以扮演何种角色?
范力民:中国可以在美国以外的区域降低贸易壁垒,建立更加深厚的贸易关系。比如,中国和欧洲、拉丁美洲、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要保持更加紧密的合作,进一步建立新的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还能向这些经济体提供对外投资,帮助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更加有活力的市场,同时,从长期看可以创造一些新的需求,来抵消美国需求的下降。
此外,中国还可以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善基础建设。
南方日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有什么影响?
范力民:加征关税肯定会导致美国竞争力下降,这会进一步导致美国公司的资本回报率下降,这也意味着流入美国的资本总量会下降,最终导致美元对其他货币走软,资本会从美国流出、流向其他地方。
这将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首先,因为香港背靠中国内地,有非常雄厚的资本支撑。过去,香港作为“门户”承担着吸引全世界资本流入中国的角色;如今,这一角色发生逆转,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通过香港“出海”,这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我们看到,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对外直接投资、居民财富流入香港,香港金融业又蓬勃了起来。以前一个内地公司想要去海外借钱,要去纽约或者是伦敦,现在来香港就可以,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预计美联储将降息3次
中国财政政策仍有扩展空间
南方日报:市场观点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较大,你怎么看?
范力民:我们预测9月美联储的确会有一次降息,降息幅度是25个基点。现在问题的关键点不是9月降不降,而是9月之后还会降几次。很多观点认为,美联储接下来会有5—6次降息,但我们的观点更加保守,我们认为美联储最多降3次。
我们认为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更大的通胀,而且美国劳动力非常紧缺。我们认为,这会给美国股市带来进一步的挑战,因为美国股市需要多次降息来佐证市值上升的合理性,如果我们基于通胀、关税的观点正确,美国股市肯定会承压。
另一个是人事方面,接下来的12个月,美国将进行一轮非常大的人事调整,特别是美联储可能迎来新主席。我们认为,主要看特朗普选了哪些人,如果这些人都倾向于降息,那么未来的降息次数可能会更多。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范力民:中国的银行体系流动性非常充裕,我认为中国央行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利率20个基点,但它的作用是边际性的。相较于货币政策,我认为更有操作空间的是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还有比较大的扩展空间,有人担心中国的债务问题,但我其实是不担心的。目前,我看到的是各地政府比较审慎地处理债务问题,但在中央层面,财政的空间还比较大。而且,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非常温和,在世界和中国都需要刺激需求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仍有扩展空间。
南方日报: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你怎么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范力民: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可能继续走强,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可能会在7到7.05之间。在我们的预测中,未来2至3年人民币会进一步走强,而且幅度可能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非常有竞争力,即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不会影响中国生产和制造业的竞争力。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