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国货币上的“中国造”,折射民心共鸣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121枚世界货币像一枚枚闪光名片,向世人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跨越山海的人们,如何以真心换真心,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最近,有一则新闻登上热搜,令无数国人倍感骄傲。中国企业参与建造的桥梁、水电站、高速公路被印在了全球58个国家的121枚世界货币上。这一切,都源于一项宏阔倡议——共建“一带一路”。
在今年5月举办的《世界钱币上的中国印记》主题书刊出版发布暨主题研讨活动上,外交部方面表示,从阡陌交通的基建项目到惠及民生的技术援助,中国企业在世界多国的建设成果,实实在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121枚世界货币像一枚枚闪光名片,向世人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跨越山海的人们,如何以真心换真心,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从几内亚的凯乐塔水电站,到牙买加的南北高速公路,这些建在异国他乡、印在他国钱币上的中国基建,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互利共赢的见证,更是民心相通理念的朴素表达,让货币也成为跨越国界的“友谊符号”。
佩列沙茨大桥飞架克罗地亚海湾,居民日常通勤化作坦途;凯乐塔水电站点亮几内亚,填补六成电力缺口,当地从缺电户变成电力输出国。不必反复讲述互利共赢的大道理,在灯火通明的夜晚、在平稳疾驰的车厢内,海外民众就可以体悟到何为发展成果共享。中国建设者以钢铁与汗水,将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化为千家万户切身可感的便利和幸福。
货币上的符号,是民心共鸣的深层认同。从亚洲到拉美,从桥梁铁路到水电站港口,这些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国家名片”,悄然融入当地文化肌理。货币是一个国家最庄重的符号之一,121枚货币上的中国印记,承载着58个国家民众对发展图景最深沉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正在成为跨越国界的 “友谊使者”,当地民众也以最庄重的方式为合作成果“盖下”了信任印章。
这是超越语言与国界的无声礼赞,昭示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广泛共识。中国工程推动的不仅是设施联通,更是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技术援助、管理培训、就业拉动……每一项工程都如一颗种子,在异国土壤中萌发出自主发展的新枝。合作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成长。当中国标准、中国技术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支撑,命运与共的纽带便愈发坚韧。这些印在货币上的工程,如同一座座无形的桥梁,让不同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彼此靠近,共同勾勒出人类发展长卷中紧密交织的灿烂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