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不少家长可能都注意到了:有些学校换校长了。
校长变动其实不算新鲜事,但作为学校的“掌舵人”,一旦换人,难免会在家长群里引发一波讨论。特别是那些名校校长的调动,简直就是教育圈的热点话题。
有的家长觉得:“换校长有啥关系?反正校长又不直接上课。”
也有家长担心:“不同的校长管理风格完全不同,学校会不会大变样?”
每年开学,成都总有不少学校迎来新校长。
有的是教育集团内部调动。比如今年9月新开的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由树德中学领办,校长就由原来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罗伟担任。
有的是区内流动。比如原成都市教科院东区副校长戚谊,这学期就调到了新川科技园小学当书记、校长。
家长们熟悉的“二四七九”(二中、石室、七中树德)这几所市直属学校,校长们也偶尔互相流动。今年,石室中学的新校长刘涛,原来是树德中学的副校长;同时树德也官宣了新的副校长熊光燕。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校长老是换?
这背后有明确的政策要求。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就明确规定:校长每个任期3-6年,同一岗位最长不超过12年。
《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任期太短,校长刚有想法还没落地,就调走了——学校发展容易停滞;任期太长,虽然经验丰富,但也可能思维固化,反而不利于创新。
再加上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校长、副校长同一学校任满两届后,原则上要交流。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
很多名校校长调去新学校或薄弱学校,就是为了把好经验带过去,推动教育均衡。
另外,新校长通常还有一年试用期,如果考核不通过,也可能再调整。再加上一些老校长退休等自然原因,所以几乎每年都有校长变动,也让不少家长感觉:“怎么又换校长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校长的理念、管理风格,的确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氛围。
那你可能要问:校长到底做些什么?好不好我们家长又看不到。
是的,大多数家长平时接触不到校长,但有一群人特别有发言权——学校的老师。
在小某书上,能看到很多老师分享自己对校长的评价。不得不说,校长和校长之间,差别真的很大。
有的校长抓大放小,有的事事亲为;
有的务实低调,有的热衷“面子工程”……
有的校长三五年就能把薄弱校带到全区前列;
也有的校长把教师团队带得七零八落,成绩一落千丈。
大家普遍认为,一个好校长至少要:会管理、善沟通,培育好校风,做好家校共建,还有功利性的成果——提升教学成绩。
但这还只是基础。
真正有影响力的校长,还得有人格魅力,能凝聚人心。
老师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会直接传递给学生,并体现在日常教学和家校沟通中。
如果一位校长热衷于让老师无效加班、布置大量形式化的工作,就可能导致老师疲惫不堪、情绪低落,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在与家长沟通时也容易缺乏耐心和积极性。
反过来,一位好校长懂得尊重、信任和赋能老师,在这样的校长带领下,老师更容易充满热情、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不仅课堂教学更用心,对待学生也更耐心细致,跟家长沟通时也更有同理心和主动性。
有老师感慨:“刚毕业跟到好校长,足够治愈我整个职业生涯。”
所以说,校长对学生的影响更多是间接但深远的——他如何管理老师,老师就会带着怎样的状态面对学生。
成都从来就不缺优秀的校长, 尤其是新学校更加考验校长的管理能力。
高新区公园小学第一任校长刘靓,在公园小学任职期间,她不仅打造了学校的英语办学特色,还首创了伸缩式午休床,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午休条件,打开了公园小学的知名度。
刘靓
高新云芯学校建校之初,因为周边住户少,加上又是一所新学校,招生压力很大。校长马飞山在学校还是一片工地的时候,就带着老师进社区、周边企业和高校,上门做宣传、讲政策。
2022年,学校首年招生在没有任何划片生源的情况下,仍然完成招生计划。
考虑到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云芯学校推出了“早送晚接”服务,还开通了定制公交专线。这些举措实实在在解决了家长最头疼的接送问题。
上面提到的两位都是“创业型”校长。办新学校不容易,但也往往更有发挥空间。而一些基础偏弱的老学校,校长要想把整体水平“托”起来,难度一点也不小。
以蒲江县五星学校为例,这所学校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最偏远的乡村,李国刚校长在任期间,打造出排球特色项目——两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担任教练,从零开始组建队伍。
李国刚和孩子们一起打排球
为啥选择排球?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李校长打算在学校开设特色课程,但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排球这项费用低、参与性强的项目就成了五星学校的选择。
2021年,完全零基础的48名小学生组成了校排球队。近几年,学校排球队多次获奖。详细报道→
比奖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项体育项目,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更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建立了宝贵的自信——这种自信,或许将滋养他们的一生。
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影响,是真实而深远的。一位好校长,能引导老师安心教学、学生积极向上、家长信任配合。
但也要理性看到:学校发展不能只靠校长一个人,教育资源、政策支持、团队配合、家校合作同样重要。如果因为某位校长选择一所学校,大可不必——毕竟校长是可能流动的。
最好的学校,不是永远拥有明星校长的学校,而是有一套好机制、好文化、好团队,不管谁当校长,都能持续向好、不负所托的学校。
———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