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中方7道反制令接踵而至,沉默了48小时的特朗普,不甘心陷入被动,于是威胁要对中国再加征100%关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那封“檄文”是这么说的:刚刚获悉,中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异常咄咄逼人的立场……,声明他们将从2025年11月1日起,对几乎所有他们制造的产品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甚至某些非他们制造的产品也不例外。……显然这是他们多年前就制定的计划。
鉴于中国采取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立场,从2025年11月1日(或更早,这取决于中国采取的进一步行动或变化),美利坚合众国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超出中国目前支付的任何关税。此外,在11月1日,我们将对任何关键软件实施出口控制。
100% 关税,相当于特朗普往中美谈判桌上又砸下一枚“核弹”。等于全面封杀中国制造在美国的竞争力。这已经不是“贸易保护”,而是贸易隔离。
当前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为57.6%,若再加100%,意味着一件中国商品在美国售价直接翻 2.5 倍;从“让你贵一点卖”变成“干脆别进来”。
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正式放弃“全球化共赢”的逻辑,转向“去全球化、自给化”的国家战略。这可能成为过去40年国际贸易体系的一次结构性断裂。
特朗普还提到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控制,这非常关键。因为这暗示他有可能限制中国购买美国软件、操作系统、AI平台、芯片设计工具,例如EDA、操作系统内核、云计算API等,并且可能扩大现有的《实体清单》,类似于2019年华为事件的做法。这已经不只是经济摩擦,是战略产业链的互相钳制。
特朗普加税消息一出,引发全球股市恐慌。美国三大指数集体大跌,避险资产狂飙。
而在这之前,中国已经连下7道反制和制裁令——从稀土出口、芯片设备,到关键工业软件许可,全线收紧。
这些反制令分别是:立案调查高通;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对美国14家企业实施制裁;对稀土物项、稀土技术、稀土设备、超硬材料、中重稀土,以及锂电池等实施出口管制。
要知道,韩国举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在眼前,中美却在贸易、科技和出口管制上动作频频,这是为何?
原因很直接:临近重大会议,双方都想亮明底牌,传递信号。美方制裁、出口管制轮番上阵。中方搞稀土、锂电池出口管制,拉一波制裁名单,其实是在告诉美国——“我有筹码,也有底线”。
注意,特朗普在那封“檄文”中说了一句,“加税时间或更早,这取决于中国采取的进一步行动或变化”。这句话就是典型的“试探底牌”。特朗普一方面给自己留了灵活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也在看中国会怎么反应。特朗普也清楚,给中国加税不是单向伤害,而是两败俱伤。
因此美国政府也不傻,不会轻易全力开火,而是一边施压,一边观察中方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