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赛道市”特征越发鲜明,AI、创新药、北交所等热点板块轮番登台,权益类基金业绩迎来高光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有53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其中43只为主动权益产品,科技、医药主题基金强势领跑;但另一边,消费、银行等传统板块基金仍陷亏损,市场分化堪称“冰火两重天”。
正当投资者热议“赚钱效应”能否延续时,市场再遇中美关税冲突升级的外部变量。10月13日,A股三大指数均下跌。
分析普遍认为,此次冲击的背景与影响路径与4月存在明显差异。市场表现也大相径庭,相较于上次“关税风暴”时单日暴跌7%,上证指数此次仅微跌0.19%。但不可否认的是,卷土重来的关税威胁为市场蒙上了一层新的不确定性。这场由科技和医药主导的盛宴,是否即将迎来“菜单”更换的时刻?
科技医药成“翻倍主力”
A股市场“赚钱效应”今年以来持续升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均上涨超过33%,表现超过同期万得股票指数型基金指数28.64%的涨幅。
从业绩头部阵营来看,有53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超100%。其中,主动权益产品(包括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在结构性行情中的优势再度凸显,“翻倍基金”数量达到43只,占比超过八成。
就行业分布而言,科技类和医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科技赛道中,永赢科技智选A以年内187.86%的业绩表现居首,中欧数字经济A、恒越优势精选等产品同期收益率超过120%;医药板块同样涌现多只翻倍产品,如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
相比之下,指数型基金在本轮行情中仅贡献2只“翻倍基”,分别为港股通医药以及通信主题方向产品。年内业绩最高的是4月成立的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D,达到120.64%;另一只翻倍基则是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同期回报为102.34%。
值得关注的是,QDII混合型基金成为另一大亮点,8只翻倍基大多也精准“踩中”了医药风口,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今年以来的回报超过152.9%。此外,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美元、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以及工银新经济美元产品亦跻身翻倍行列。
不过,在市场轮动加速的背景下,并非所有行业“雨露均沾”。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超过96%的权益产品年内回报为正,跌幅超过10%的仍有20只,如广发价值优势、天治量化核心精选A等,它们大多重仓的是消费、银行、公共事业等板块。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市场并非“普涨市”,而是“赛道市”。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为例,截至10月13日,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年内涨幅超过50%,煤炭、食品饮料等板块跌幅超3%。
这种分化也反映在投资者情绪中:部分投资者因收益超预期而“赚到害怕”,也有投资者盼着“回本兑现”,还有人因踏空AI、医药等主线而懊恼,更有不少人调侃“在传统板块里躲牛市”。
“这种‘局部牛市’下,能精准聚焦高景气赛道的基金自然能‘吃肉’。”一名券商资管人士认为,在震荡分化、轮动加快的市场中,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缘于其深度研究和灵活调仓的能力,而被动投资的核心是“复制市场”,单边上涨行情中能快速兑现市场收益。
面对市场走高带来的“踏空焦虑”与“盈利浮躁”,他也提醒,短暂的盈利容易让人忘记仓位管理,甚至高位加仓。建议投资者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和对基金产品的认知,优先关注策略成熟、团队稳定、风控严谨的“常青树”型产品,在业绩表现与稳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会否重演4月“关税风暴”?
近期,中美关税冲突再度升级。10月10日,美方宣布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13日,A股三大指数开盘受压,随后震荡回升,上证指数尾盘一度接近平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19%,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93%、1.11%。
而相似的场景曾在4月上演。当时“关税风暴”冲击全球市场,4月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指数单日暴跌7%,超3200只个股跌幅超10%。同样是关税冲突意外升级、市场短期调整,这两次情况有什么不同?
某华南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4月初‘对等关税’来袭市场毫无心理准备,而当前市场经历多次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威胁’后已有所免疫;此外,再加征100%关税已经超过中美之间合理贸易往来的正常税率,更多为特朗普施压贸易谈判让步的‘噱头’,实际落地可能性很小。”
“中美之间最终将能够达成协议,而非上一次快速升级的情况,4月之前双方尚没有通畅的沟通途径,而过去几个月双方进行了多轮会谈,在部分领域已经形成共识。”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补充道,尽管如此,由于不到最后时刻投资者对此分歧会始终存在,市场可能经历一个短暂的震荡。
“上周末影响发酵后,短期对国内权益市场或有所拖累,但幅度上可能会弱于4月时的情形。证监会也及时约谈各大机构,对冲了避险情绪。”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策略研究员金达莱告诉第一财经。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团队也认为,基于目前信息初步判断,本轮事件对A股的冲击预计将弱于4月初:一方面,当时市场计入了剧烈、快速调整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当时就展现出快速、有效的应对,有望降低投资者对后续类似冲击的担忧。
受访人士还多数认为,短期市场或有震荡,但主线难改。
“不同于4月,当前价值风格存在业绩偏弱的短板,国内政策亦不会因我国在中美间存在主动性而急于增量对冲,因此市场风格上更多或是再平衡,即科技和价值风格可能会有间歇性的轮动上涨。”基于此,金达莱认为,科技仍是中长期值得关注的主线,但短期需要聚焦有业绩的品种。
金达莱进一步认为,中期来看,在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美联储降息周期的背景下,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仍可有积极预期。同时,在她看来,短期由于中美关系变动再现,对市场影响更多体现在风险偏好上,对我国贸易出口打击或有限。
“策略上建议等待短期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后加仓;结构上短期内红利、消费板块好于科技成长板块,中长期则科技、成长板块仍占优。”前述华南投研人士表示,A股中期上行趋势有望延续,建议继续围绕科技板块把握结构性机会,可关注泛AI、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明确的方向,逢回调适时布局。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