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和英国的军事合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印度总理莫迪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宣布,印度将派遣两名战斗机飞行教官前往英国威尔士皇家空军训练基地,开始为期三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培训英国飞行学员。

让人惊讶的是,曾在今年5·7空战中遭到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重创、在实战中表现不佳的印度空军,如今竟然要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皇家空军提供教学支持。而英国皇家空军之所以主动寻求印度帮助,背后隐藏的则是该军空军培训体系的严重困境。
要理解英国为何向印度寻求帮助,首先得了解其空军培训的“困境”。冷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曾是全球最强大的空中力量之一,拥有20多个喷气式战斗机中队,飞行教官人数庞大,每年能培养出大量的飞行员。然而,今天,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中队已锐减至7个,且仅剩23名合格的T2教练机飞行教官,这些教官甚至不足以支撑一个中型训练基地的正常运转。

此外,T2教练机频繁发生技术故障,机队老化严重,导致飞行训练时间大幅减少,课程延期。这迫使英国不得不将学员送往美国和意大利接受培训。而且,像“台风”和F-35这样的先进战机,也需要专门的教练员队伍,这进一步分散了英国的空军资源。因此,寻求印度帮助,实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至于为何选择印度,原因主要在于“适配”。首先,印度和英国都装备有T2教练机,因此在机型上可以无缝对接。印度空军的飞行员培训模式,要求新飞行员先在基础教练机如PC-7 Mark II上完成训练,再过渡到T2“鹰”式教练机进行中级训练,最后使用苏-30MKI进行高级课程训练。换句话说,印度飞行员已经熟练掌握了T2的使用,可以直接培训英国飞行员的中级课程。
印度空军每年培养数百名飞行员,飞行小时数充足,虽然在实战中屡战屡败,特别是在5·7空战中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至少积累了大量的飞行经验。而相比之下,英国皇家空军的培训体系受限于资源紧张,飞行时间大幅减少。虽然模拟器训练技术先进,但依然无法完全替代实机飞行。

此外,印度空军的装备种类繁多,既有西方战机如“阵风”和“鹰”式,又有俄制战机如苏-30MKI和米格-29,这使得其飞行教官能够为英军飞行员提供更多的技术训练和对抗经验。
不过,这一合作也并非没有风险。首先,印度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在战术理念和装备体系上的差异,可能会成为训练中的障碍。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如苏-30MKI和米格-29UPG,以俄制战机为主,这些战机强调高机动性和近距空战,更多依赖飞行员的操控技巧;而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和F-35则更注重态势感知和超视距空战,要求飞行员具备较强的敌我态势判断和打击决策能力。

这种战术差异,可能导致印度教官在培训过程中将俄式战术带入,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出现混乱。此外,虽然印度教官能暂时解决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培训短缺问题,但这并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英国空军要想恢复和稳定其空中力量,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除了增加对教练机和教练员的投资,英国还需要优化飞行员的保留和培养机制,才能真正扩大其空军的训练能力。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推动空军改革,英国或许能够重振其空中力量;否则,依赖外援的模式可能会成为常态,进一步影响其国际地位和国防自主性。

正如一位前空军指挥官所言:“曾经,我们训练了全世界的飞行员,而如今我们却连自己都无法训练。”这句话不仅总结了英国空军的尴尬境地,也提醒我们,空中力量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战略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