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的沙漠风有点喧嚣,但绝对没有最近印度上空舆论的飓风猛烈。
当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光辉”轻型战斗机,以一种极为“谦虚”的姿态,在国际航展上选择了最彻底的销声匿迹方式。坠毁后,全世界的军迷吃瓜群众都集体屏住了呼吸。大家不是在默哀,而是在等待:等一出大型印度特色“赢麻学”表演。
毕竟,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那帮“只要能飞起来就宣布成功”的工程师,以及那位永远在“下一秒就将超越美国”的总理莫迪老仙面前,任何失败都只是“暂时的技术挑战”或“西方势力阴谋下的自我牺牲”。

然而,这次,剧情没有按照剧本走。
“光辉”在迪拜的这一摔,摔得极其精准、致命且国际化。它不是在不知名的小基地里悄悄报废,而是在全球军火商和潜在买家眼皮底下,用一团火光和浓烟,完成了自己作为“印度国产希望”的谢幕演出。这就像一个准备参加全球选秀的歌手,刚上台还没开嗓,裤子就掉了。
就在全国上下等着看印度空军如何“战略性转移焦点”时,一位真正的“狠人”出现了,印度空军参谋长阿玛尔·普里特·辛格上将。这位印巴5.7空战时的赢麻学鼻祖,没有再当忽悠大师,而是选择直白的猛猛踩两脚。
这位上将没有选择官方通稿中“飞行员及时弹射,机体碎片具备研究价值”之类的陈词滥调。他选择了一种更加直接、更具杀伤力的“内部信”形式,一脚踹在了“光辉”脆弱的机身上,也踹在了莫迪“印度制造”的脸上。
我们来看看辛格上将这封公开信的“翻译”版本,它堪称一封教科书级别的“吐槽信”,表面严谨,内里杀气腾腾:

“鉴于近期迪拜航展期间‘光辉’战机发生坠毁事故,有必要就该机型在高关注度、高风险环境下的持续使用表达专业担忧。”
潜台词: 咱们这玩意儿不光光彩,还丢人。在全世界面前摔了,你让我的老脸往哪儿搁?
“此次事故在国际层面造成了本可避免的尴尬,也暴露了诸多资深人员反复强调的关键缺陷。”
潜台词: 这不是意外,这是预谋。我们早就说过这货不行,你们(指莫迪和印度斯坦)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尽管历经多年研发,‘光辉’在可靠性、高难度机动时的飞行稳定性,以及应对复杂作战任务的整体就绪度方面,仍表现出不稳定的问题。”
潜台词: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它在可靠、稳定、能打仗这三个方面,一无是处。请注意,这里的“不稳定”是一个非常空军的、非常委婉的、非常专业的贬义词。
“我们的前线需求是拥有能增强信心、保护飞行员,并在各阶段维护我军声誉的战机。‘阵风’凭借其成熟的系统、经实战验证的记录及高生存能力,满足了这些作战标准,这是‘光辉’尚未达到的水平。”
杀招来了! 这句话简直是赤裸裸的“外购真香”宣言。在悼念国产战机的信里,把法国的“阵风”拉出来当榜样,无异于在婚礼上大声赞美前女友。

最终结论:
“在‘光辉’机队完成全面重新设计、深度测试与综合性能验证之前,我们经过专业考量认为,应将重点转向探索其他先进机型,以保障作战可信度与战略战备状态。”
直译:“光辉”?歇着吧!在我们看到它能正常飞1000小时之前,我们先去买更靠谱的飞机。空军的命比“印度制造”的面子金贵!
辛格上将的这封信,绝非一个单纯的空难调查报告,它是一份饱含愤怒、无奈和专业诉求的“政治声明”。它透露了印度空军的真实态度:
对国产“光辉”彻底失去信心:空军是玩命的,他们需要的是能打仗、能回家的“工具”,而不是政客的“面子工程”。“光辉”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已经让空军忍无可忍。
莫迪政府推崇的“自力更生”和“印度制造”是宏大叙事,但在生死攸关的国防领域,空军选择了务实。他们用“阵风”的成熟来对冲“光辉”的稚嫩,用专业角度公开打脸了莫迪的“赢麻学”。
这封信是空军向政府发出的最后通牒:如果继续强行塞给我们不合格的国产货,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舆论和专业角度进行反击。这次坠机只是他们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国际性的、无法回避的突破口。

莫迪的“赢麻学”核心在于“永不承认失败”,将所有负面事件转化为“正在崛起的阵痛”。但这次,他遭到了“赢麻学鼻祖”的专业挑战。
空军参谋长这一番操作,看似是对“光辉”猛踩两脚,实则是对国家安全和飞行员生命的捍卫。至于莫迪老仙会不会因此震怒,将辛格上将“回家休息”,那是后话。但可以肯定的是,空军这次“含泪要求外购”的专业态度,已经把“印度制造”的遮羞布扯得粉碎。
“光辉”坠落,照亮了印度空军的无奈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