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弊风暴,席卷韩国名校
创始人
2025-11-28 19:46:42
0

韩国政府决定于2026年投入1.4万亿韩元强化中小学AI教育。

文/关珺冉

编辑/漆菲

刚刚过去的深秋,韩国高校涌动着一股意想不到的技术暗流——“生成式人工智能(AI)作弊”事件席卷韩国大学圈,三所顶尖高校无一幸免。在延世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的考试中,学生在课堂及线上考试中动用ChatGPT或群聊进行作弊。

26岁的韩国人珍稀(化名)正在一所高校攻读社会学研究生,她表示,自己从不在课堂上使用AI。她告诉《凤凰周刊》:“只有在遇到陌生领域时,我才会用AI建立概念框架,再去深读资料,这样能显著提升效率。”珍稀也与“AI作弊”划清界限:“若用AI完成考试,那当然是作弊。站在学校的角度,为了维护公平,应给予作弊学生相应的处罚。”

汉阳大学教授经营学的朴教授一直将使用AI视为学生的必备技能,但他也对近来频频爆出的作弊事件深表忧虑。他向《凤凰周刊》坦言:“这种行为本质上触及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当一些学生借助AI轻松拿到高分,对那些认真思考、独立作答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近几年,韩国学生听惯了“必须懂AI”“善用AI才能成功”“未来是AI的天下”等论调。这种环境中,不用AI的人反倒像个傻子。《韩民族日报》评论称,“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正像呼吸般自然使用AI。即便以停学、考试成绩作废等手段严惩,恐怕收效甚微。真正的课题是:在AI时代,教育应当如何转型?课堂不能只是传授统一内容、要求标准答案,而应转向教授研究方法与评估思考能力。若能如此,AI或许不再仅是作弊手段,而有望成为拓展思维能力的工具。”

监控盲区下用AI作弊

本轮作弊潮中,最先引爆舆论的是延世大学。讽刺的是,学生们在ChatGPT课上使用ChatGPT来作弊。

10月中旬,一门名为《自然语言处理与ChatGPT》通识课进行线上期中考试。有超过190名学生巧妙规避监考系统,用ChatGPT进行作弊。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约有600名学生选修。11月14日,授课教授在教学平台发布公告称,“发现多名学生存在作弊行为,利用AI完成试题,这些人的期中考试成绩一律记为零分。”

最初引起学校怀疑的是,有同学频繁朝摄像头外的某一角度张望,也有同学的电脑屏幕上叠加多个窗口,在系统无法识别的短暂停顿中悄然切换页面。助教逐一核对试题答案时,发现不少答案格式统一、语言流畅,并引用了相同的AI语言特征。

授课教授在公告中略带挫败感地写道:“我们不是为了揪出作弊者。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希望给予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拒不坦白者,将面临纪律处分,最严重将面临停学处分。”

如果说延世大学学生的作弊还有技术门槛,高丽大学学生的作弊方式更为猖狂——他们在聊天软件KakaoTalk的开放聊天室中公然集体作弊。

10月25日,约1400名学生在线完成了远程课程《从多学科视角理解高龄社会》的期中考试。一些学生通过KakaoTalk开放的聊天室共享试题,接力发布答案,甚至有人“接单代答”。作弊证据被曝光后,高丽大学宣布“整场考试无效,全部作废”。

在韩国排名第一的首尔大学,发生了令人触目的一幕:即使教授明确警告“考试期间严禁使用AI工具”,仍未能避免作弊的发生。监控录像显示,在名为《统计学实验》的考试中,学生在教室电脑上考试时悄悄打开浏览器,登录ChatGPT网页版提问,再将答案抄回。

淑明女子大学媒体学教授姜亨哲(音)认为,考生躲避监考人员视线,使用AI解题,实质与传统作弊行为并无区别。“只不过作弊手段从偷看事先写好的纸条或使用违规计算器解题,发展到了使用AI的程度。”

在一些学者看来,这与疫情以来普及的大型在线讲座以及快速发展的AI有关。“不少高校因财政问题增加大型讲座,教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加之,学校出于财政考虑,疫情后仍未缩编在线课程,为学生作弊行为提供滋生的土壤。”

汉阳大学教育系教授朴柱浩(音)指出,仅依靠个别教授和学生并不能解决问题。“鉴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需要制定相关指导方针,采用新的教育方法来防止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他还警示道,“如果我们不对学生使用AI进行监管,学生的竞争力会下降,直接影响国家竞争力。”

不少韩国小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AI答题。

当AI成为“标配工具”

在大学课程中,珍稀经常使用的三款AI产品是,由OpenAI开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由谷歌推出的人工智能应用Google Gemini以及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开发的ClaudeAI。

“ChatGPT完成质量最高,我会以其输出的内容为主,再利用Gemini来完善回答。”珍稀向《凤凰周刊》分享道,“我一般利用AI来速读文献,概括文献的核心内容。AI翻译的外文文献,准确率能达到70%-80%。我还会使用AI筛选和提炼文献中的案例。但在学术写作上,AI还有待发展。”

不过,珍稀认为,大学教授没有必要特意让学生使用AI。“学生时期过度依赖AI, 不利于养成学术研究能力。等进入职场,应对岗位需求,再学习如何使用AI提升工作效率就可以了。”

韩国职业能力研究院2024年对7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91.7%的受访者表示曾在作业或项目中使用AI进行资料搜索。84.2%的学生表示“未来会持续使用AI”来支持学习。

11月25日,京畿道华城市峰潭高中的高一教师正在使用AI论文评估系统进行韩国历史课程教学。

即使是韩国的中小学教育,AI也在迅速渗透。对一些小学生来说,人工智能已从学习辅助工具变成一种“炫技方式”。

金老师来自首尔铜雀区一所小学,据她说,现在五年级的学生查资料时第一反应不是查书,也不是上网,而是直接问AI。“在孩子们的眼里,谁能更快使用AI做完作业,就代表更聪明、更有本事。”

同校的朴老师观察到,当五至六年级学生系统学习AI后,能轻而易举地把数学题算出来。朴老师无奈说道,“基础教育的核心本应是阅读和算术。连算式都看不懂,就开始比谁会用AI,完全是本末倒置。”

在小学生之间,AI已然成为日常交流的一部分。在首尔瑞草区某小学就读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分享道,“当我和同学发生争论时,我们会请ChatGPT来裁判谁对谁错。竞选班长的同学还会用AI写竞选演讲稿。”另一位同学则说:“我连主持学校活动的台词都是让ChatGPT直接生成的。”

对孩子们是否应使用AI,家长们的想法也不一样。一位46岁的父亲坦言:“我们这一代没经历过这种变化,当然担心了。但我怕孩子不会用AI,将来会被时代淘汰。”一位39岁的学生家长则主动引导女儿使用AI撰写历史人物报告:“应当让孩子们尽早适应,总比置身事外好。”

韩国家长对孩子使用AI意见并不一致。

与此同时,在韩国高中,AI彻底攻陷了课堂。

17岁的李同学来自首尔龙山区一所高中,他坦言,如今课程表现评价、作业几乎都靠AI完成。“文学课要求续写《洪吉童传》(韩国代表性古典小说),我向ChatGPT输入指令‘写一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续篇,一页A4纸’,不到10秒便生成答案。我几乎未做修改,直接提交。”李同学说:“大家都这样做,一个人傻乎乎地埋头写反而吃亏。AI已成为标配工具。”

对此,多位韩国教育专家警告,在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的教育阶段,若无边界地使用AI,最终损害的是学习本身。

成均馆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梁正浩(音)表示,“把作业题目直接输入给AI然后照抄,等于失去了思考空间,长期这么做必然会削弱批判性思维。学校必须严查AI滥用现象。”光州教育大学教授朴南基(音)强调:“如果把学习外包给AI,学生就再也不用动脑了。教育体系必须尽快预防这种副作用。”

2023年1月底,韩国首次被证实出现利用ChatGPT作弊的案例。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在首都一所国际中学,七名学生在英语论文作业中使用了ChatGPT,最终被判零分。该校教师借助“GPT Zero”检测系统比对文本后发现,使用AI写作的学生正在增多。一名教师直言,使用ChatGPT撰写英语作文的情况明显上升。亦有学生说,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比谷歌搜索要快得多,“只要改动几个句子就查不出来,不少同学照用不误”。

教师工作方式被改变

AI并非韩国学生的专属工具。朴教授分享说,自己会在本科生的商业课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如何利用ChatGPT理解专业概念。他还带领学生利用AI精准预测到“某公司不久后会破产”。“合理使用AI,本就是教师学术训练中应该具备的能力。”朴教授说。

在朴教授看来,许多学生在做研究时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AI能在早期阶段提供框架化的学习支持,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导师的负担。朴教授说,“语法校对工具如Grammarly,润色初稿更加高效。而在编程领域,AI生成代码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胜人工,提高了研究效率。”

朴教授还会与学生一同在AI给出的初步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让“草稿”变成可靠的研究成果。“AI生成的内容常夹杂不准确的信息,尤其是海外数据。”朴教授说,希望学生并非完全依赖AI,而是让AI工具为自己所用,创造出真正的学术价值。

来自高丽大学文学系的钟教授分享道,他在教授在线课程“理解莎士比亚”时,会利用AI搜索莎士比亚文本中的特定词汇或场景。“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多层次地理解文本,并理解文本之间的结构关联。”

韩国的中小学老师同样在利用AI工作。在首尔冠岳区一所高中,31岁的金老师提前完成了2025年学生生活记录簿的撰写任务。他借助ChatGPT,仅用4小时就为30名学生写完了“行为特征与综合意见”评价,比去年节省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金老师坦言,“过去每到学期末,老师们都要加班一个多月,反复琢磨除‘文静’‘善良’之外还能写什么。今年学校购买了ChatGPT付费账号,我终于能写出更像样的评价。”

韩国的中小学老师同样会利用AI来辅助教学。

2025年7月底,韩国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下发AI使用指南,其中明确要求:若以生成式AI协助撰写学生生活记录簿,必须严查内容是否虚假或夸大,以防“机器替学生编造人生”。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作弊事件,朴教授倡导回归更传统的考试形式。“我会要求学生们线下答题、手写考卷,并严格限定所能依据教材的内容。有的教授甚至分组进行线下考试,尽可能避免任何作弊行为。”朴教授向《凤凰周刊》分享道,“在现实竞争压力下,部分学生被迫‘以AI对抗AI’,他们觉得,如果其他人都在使用AI,自己诚实作答反倒吃了亏。从众心理很难避免。”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作弊事件,朴教授倡导回归更传统的考试形式。

“未来AI能做到什么,没有人能真正预测。”朴教授直言,“既然技术无法倒退,考试形式与学业评价体系就必须同步更新,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标准。”

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称,全国131所大学中,拥有AI指南的学校仅有30所(22.9%)。《凤凰周刊》查询到,高丽大学在AI使用指南中明确指出,“如果允许学生使用生成式AI,需向学生解释课堂活动或作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生成式AI工具的局限性,并向学生解释其优缺点。”

韩国教育开发研究院(KEDI)高级研究员金智夏认为,人工智能的使用范围、使用级别、哪些行为属于作弊以及发现作弊行为后的处理标准,都应在课程规划阶段明确出来。

实施全球首部AI法案

英国分析公司Tortoise Media发布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显示,韩国在83个国家中人工智能整体竞争力排名第六,落后于美国和中国。而根据人工智能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排名,韩国仅在第13位。外界认为,这凸显了韩国缺少AI方面专业人才的现实。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AI竞赛中,韩国一直渴望获得更加重要的行业地位。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以来,面对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半导体需求放缓,一直积极推动对韩国计算基础设施和数字制造的投资。

2025年9月8日,李在明出席韩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委员会成立仪式并发表讲话。

今年8月,韩国政府发布了作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蓝图的“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提出要使韩国成为“全球AI排名前三的国家”。在其指引下,韩国推出了“AI国家战略计划”,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国家AI计算中心等,并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前五的算力体系,实现国内AI技术自给率超过60%。

“AI人才培养已经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议题。”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崔教镇强调,“教育部将确保国民接受AI的基础教育,使每位公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运用AI,并培养足以引领新时代的多元AI人才。”

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崔教镇宣称,“AI人才培养已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议题。”

11月10日,韩国教育部公布了“全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并计划为此投入1.4万亿韩元:向小学和初中投入9000亿韩元,向高中投入5000亿韩元。

目前,韩国的小学生在实用艺术课中接触AI,初中则在信息课中学习AI,但内容比例有限。例如,初中信息课全年68课时中,真正学习AI的不到19%(13课时)。新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到30%以上(21课时)。

为了让中小学生具备“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的AI时代核心素养,教育部将建立更多“智能科学实验室”。目前在韩国学校的覆盖率仅六成,计划明年达到八成,并在2027年实现全覆盖。

上述政策的另一项重点,是大规模扩充“人工智能特色学校”。今年此类学校有730所,到2028年预计将增至2000所。与普通学校相比,这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灵活,AI课时也将显著增加。

未来,韩国重点高中将扩大AI的招生范围,选拔具备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学生。目前,韩国第一所科技高中京畿道科学高中和科学类重点高中忠清北道科学高中已开展人工智能招生。

此外,相关大学将设立仅需5.5年即可完成本、硕、博连读的“快速通道”,较常规8年大幅缩短。这一做法旨在让AI人才在20多岁即可投身产业与科研前沿。

在SK蔚山CLX工厂巡逻的智能型机器狗。

为营造值得信赖的AI使用环境,韩国还通过了《人工智能基本法》,成为继欧盟之后第二个通过相关法案的国家(地区)。

该法案将于2026年1月22日正式实施,重点放在制定AI相关国家层面的协同治理体系、系统地培养AI产业、预防AI将带来的危险等法律基础的构建上。该法案将“打造AI模型透明性”上升为法律义务,对涉及“深度伪造”等难辨真伪的内容要求有条件地进行提示。

不过,这一法案依然引发争议。有业界人士提醒说:“在欧盟相关法案出现修改讨论的情况下,韩国法案率先落地令人担忧。”参与法案草案撰写的Portitu Maru代表金东焕认为,“可以先实施基本法,若有不合理之处再补充完善。”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评价称,韩国《人工智能基本法》是全球首部将战略、产业促进与监管融于一体的法律,这种综合性既放大了其优势,也凸显了缺陷,“该法案在战略和产业政策方面大体得当,但因误判AI风险而制定的生硬监管条款,反而削弱了其优势”。(实习生田丰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 / 黄德旸

上一篇:宜城市:超额完成住房公积金年度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AI作弊风暴,席卷韩国名校 ◆韩国政府决定于2026年投入1.4万亿韩元强化中小学AI教育。文/关珺冉编辑/漆菲刚刚过去的深秋,...
宜城市:超额完成住房公积金年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汪佳一)截至11月28日,襄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宜城办事处累计完成归集...
冬日暖阳照童心 志愿服务靓社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志伟 赵雪竹 石保)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为引导少先...
河南新县的许世友将军故居里竟然... 在新县的山谷间,有一座极为朴素的老屋。没有高墙,也没有雕梁画栋,但每年,依然有无数人慕名而来——因为...
张志鹏:中国短剧爆火,秘诀不在...   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题:中国短剧爆火全球,秘诀不在“短”  作者 张志鹏 中国广告协会内容营...
去年初中教师增加6.58万,初... 近年来,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新特征: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
德国经济又“复活了”? 2025.11.28作者 | 第一财经 冯迪凡在经历了超过五年的停滞之后,德国经济可能正在显现复苏迹...
郑丽文再批赖清德:不要成为麻烦... “绝对不要成为麻烦制造者,不要因为个人政治领导危机,要把整个台海和平赔进去。”针对赖清德抛出1.25...
一名香港消防员的自述:我们知道... ▲消防员阿斌(红衣)在等待他的战友归来换班红星新闻记者∣韦星∣发自香港2025年11月28日,香港大...
同居就要“被结婚”?分手也要“... 最近最高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婚前同居认定属于家庭成员”掀起了不小波澜不少人疑惑这难道意味着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