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凯、通讯员孙玉敏、方勇华)5月20日,从宜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暨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会议获悉,从今年开始,宜都市大力扶持“四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产品研发,对创新研制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高层次人才主导落地的产业化项目,配套资助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会议现场,宜都市为获得省级科技项目和资金的企业、人才代表兑现政策奖励955万元,发放“科创贷”“人才贷”1.1亿元。
会议发布的《宜都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宜都市将围绕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根植性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创新“七大行动”。到2027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人,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8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
数据显示,在宜都市31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70%的工业产值、75%的新产品产值和95%的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宜都市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32家,“新物种”企业25家;建成省级双创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载体;通过“科创贷”“人才贷”“应急转贷”等业务,累计帮助企业新增融资206.4亿元,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43.28亿元。2024年,宜都引进重点高校紧缺急需人才200余人,建成“两江英才”专家智库,柔性链接专家人才50余人。
“创新+人才”的双轮驱动,正在为宜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东阳光投资25亿元建设玛赛洛沙韦新药项目,兴发集团投资20亿元新上磷酸铁二期及90万吨新型复合肥项目,宜化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布局精制磷酸和氯化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