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直以来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影响力和政治野心。他凭借着对科技的卓越掌控和庞大的商业帝国,试图在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在美国政治格局中,他的立场和行动可能会对不同党派产生不同影响。共和党的一些理念与他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追求相契合,或许能让他在该党中找到更多支持。然而,他的激进观点和行事风格也可能引发党内的分歧和争议。
对于美国党的未来,马斯克的参与可能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变革因素。他可能推动该党在科技政策、经济发展等领域采取更加进取的态度,但也可能因过于强调个人意志而引发党内的不稳定。无论如何,他的存在都将为美国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挑战。
平地一声惊雷,美国党宣告成立。凭借马斯克本人雄厚的钞能力,巨大的公众影响力和惊人的媒体掌控力,美国党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有能力挑战两党制的政党。
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纵然拥有各种无与伦比的优势,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马斯克的美国党仍然有极大概率被扼杀在襁褓中,或者沦为政坛边缘的茶余笑料。
先说优势。
一,通过建立新政党,以期重塑美国政治,这不是马斯克一场心血来潮的政治豪赌,而是“第一性原理”的又一次实践。
从创立space X颠覆航空航天产业,到建立特斯拉颠覆汽车行业,再到收购推特掌控社交媒体,“第一性原理”屡次扮演了绝境之下无坚不摧的大杀器角色。而这一次与特朗普相爱相杀的戏剧化转折中,马斯克再一次醒悟:假如改变不了权力,那就自己掌控权力。与其“曲线救国”,不如截弯取直。马斯克认准即All in的赌徒性格,加上屡战屡胜的第一性原理,没准儿真能再完成一次颠覆。
二,超级个体的巨大号召力,可能成为美国党迅速崛起的重要推手。
马斯克个人魅力绝对堪称美国政坛的一股“泥石流”。他是推特的超级用户,曾经一条推特就可以引发股市的暴涨或暴跌。他的粉丝,早已超越了普通消费者的范畴,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跨国界的“数字部落”。他们购买特斯拉,是为了拥抱一种“未来感”;他们关注SpaceX,是在见证人类的星际梦想。这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偶像崇拜的凝聚力,是任何传统政党都梦寐以求的。
当马斯克振臂一呼,号召大家“为了人类的未来,投票给美国党”时,其动员能力将是惊人的。他不需要传统的竞选集会,他的每一次发帖,就是一次全球范围的“数字拉票”。这支由工程师、创业者、科技爱好者和大量感觉被时代抛弃的“中间派”组成的“马斯克铁粉团”,将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信仰坚定的动员力量。
三,无尽的财富,将马斯克成为永不熄火竞选印钞机。
美国政治是富人的游戏。传统的政治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主们觥筹交错,以换取竞选广告和地面活动的资金。美国总统竞选周期的总花费,动辄超过百亿美金。这种金钱政治,本身就是很多选民诟病的对象。
而对马斯克来说,一场竞选的花费,可能就是他决定是否收购一家公司的预算波动范围。他完全可以自掏腰包,打造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竞选机器,而无需向任何利益集团或超级富豪“乞讨”。这将赋予他巨大的道德优势:不欠任何人情,无需利益交换,只对物理定律和美国人民负责。这种“财务独立”的宣言,对于那些深信政客都被华尔街和特殊利益集团收买的选民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四,科技巨头的美国梦,降维打击传统政纲。
马斯克的美国党,未来如果公布竞选纲领,完全可以想象,那不会是一份充满陈词滥调和模糊承诺的政治文件,更像一份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书。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大规模去监管,效率至上,强调高效、稳定和透明,就像特斯拉的操作系统一样,简单、可靠和实用。
财政上的保守主义,减少政府债务支出,反对花钱如流水,通过裁减冗员和减少腐败,实现节流的目的。
科技上拥抱未来。建设超级高铁,推广自动驾驶车队,加速铺设星链网络,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太空探索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竞选口号都替马斯克想好了:让美国再次成为未来!
拥抱新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储能和核能,让美国在短期内实现最大化的可持续能源替代。他会把应对气候变化,从一个政治议题,转化为一个工程问题。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接着说说马斯克的美国党,为什么有可能死于襁褓。
首先,马斯克宣称美国党是“代表80%中间派利益”的党派。但在政治光谱不断极化的今天,所谓中间派是否存在,到底有多少,是否认同美国党的代表,能否转化成稳定的群众基础,都要打上个问号。
毕竟,中间派通常意味着妥协,而妥协在今天的美国政治语境下,往往意味着两头不讨好。因此,马斯克想真正打造一个庞大的中间派选民联盟,绝非易事。
其次,美国历史上从不缺乏第三党的尝试,但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更多时候,第三党候选人是作为“搅局者”而非真正的竞争者存在。问题就在于美国选举体制本身,单一选区多数制,“赢者通吃”的制度设计,几乎注定了第三党只能成为陪跑。
马斯克对此有清醒认识,所以美国党瞄准2026年中期选举,计划先拿下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席位,成为国会中的“关键少数”。
稳扎稳打的策略没毛病。不过这也意味着,民主党与共和党将有更多的时间评估妥协,并可能迅速联手施压马斯克,美国党可能面临各种法律和舆论上的围攻,马斯克自己的种种争议也将被无限放大。
一旦斗争上升到人身攻击,马斯克可谓一身破绽。别的不说,他的多段婚姻和关系,众多孩子,都在挑战保守的传统。他面临的关于劳动条件、种族歧视的诉讼,以及他收购推特和主掌效率部后大规模裁员的举动,都会被描绘成“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形象。
到时反对派只要反问一句,就能让众多选民破防:你愿意让一个连自己公司员工都不在乎的人,来在乎你的工作和家庭吗?
最后,治大国与开公司有天壤之别。马斯克是商业天才,他可以凭借直觉就拍板百亿决策,一句话让高管失业,公司就是他意志的体现,令行禁止,如臂使指。
但是,治国需要的是妥协。习惯了以绝对权力追求效率的马斯克,即将面对的是充满敌意的反对党和国会,他要谈判结盟,要分化瓦解。要在一滩烂泥里,找到最不坏的那个方案。
换句话说,治国是一门关于“可能性”的艺术,而不是一门关于“最优解”的工程学。
回到开头的问题,马斯克的美国党,能不能在两党之外,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应该说,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潜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政党,但前途依然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至少现在,这一幕充满了戏剧的张力。但之后会是一出气势恢宏的史诗大作,还是徒增笑料的政坛喜剧,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