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才是真担当。“破窗通风”的小伙看似打破了常规,实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他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选择打破窗户来通风,虽看似违反了规定,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环境,这种行为并非恶意破坏。他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在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应变,比单纯守着规矩而无所作为更具担当。既不应因其打破窗户而表彰,因为这毕竟不符合常规;也无需批评,因为他的初心是好的,只是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这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以灵活的思维和实际的行动去担当,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规矩。
这是一篇迟到的评论。
7月6日晚,有铁路旅客反映,G7272次列车在抵达南京南站前突然停车并断电。约20分钟后,车上恢复了供电,几分钟后列车启动。
这属于有惊无险,但人们自然又联想到前几天的乘客“破窗通风”事件。
7月2日20时28分许,K1373次旅客列车在浙江金华境内脱线,当日23时27分,列车恢复运行。在列车滞留期间,由于车厢内闷热,有乘客破窗通风。此后的官方通报说,当时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事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个情况通报在舆论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我们当然要相信铁路部门对车厢内气温的监测,“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这应该不是一句诳语,毕竟人命关天,谁敢儿戏。
问题是,作为乘客,在焦虑的心理状态下,体感温度和真实温度一定是有差别的,焦虑会放大闷热感、恐慌感,如心慌、呼吸急促等,这是人之常情。普通乘客,咱不能要求他有类似于特种兵的心理素质。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下,没有一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那我们常说的人民至上又从何谈起。
事发砸窗现场
除了闷热,另一重焦虑是未知的等待。关于等待,我们都有非常真实直接的体验。比如飞机晚点,如果能够明确告知几点起飞,那么长时间的等待似乎也就显得没有那么漫长;又比如高速路上堵车,正是由于前路未知,等待就是一场慢刀子割肉般的煎熬。
具体到K1373次列车一事,关在闷热的车厢里近三小时,又没有人能明确告知究竟多久能恢复通电通车,焦虑如浪如潮,如面对深渊的眩晕,如溺水时分的窒息。小伙破窗通风而来的一点新鲜空气,哪怕非常有限,都是暗夜里的一点微芒、江面上的一盏渔火。
群疑满腹,众难填胸。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天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文章,论调大抵是“守规矩才是真担当”之类,意思是无论怎么样小伙子都应该守规矩。
针对此事,众声喧哗,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原本也属正常。只是我总是觉得,规矩是冰冷的,执行规矩却可以是有温度的,机械的规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活生生的世情百态。比如我们也不时见到的士司机为送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的新闻,通常交警部门都会为其免除罚单。难道这时候也要说,不能闯红灯是规矩,守规矩才是真担当吗?难道交警部门要把当事司机叫去批评教育一番吗?
有网民说,破窗小伙不仅不该受批评教育,还应该给予表彰。既然“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表彰恐怕很难做到。这我倒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觉得铁路部门关于此事的通报,最好的方式是说清楚事故的原因,姿态放低一点、态度诚恳一点,向广大旅客真诚地致个歉,顺便提一下破窗已经修好,以表示自己工作效率很高。至于小伙子,只好羞羞答答不提就是了,表彰既不便给,批评教育当然更没必要了。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林如敏
编辑 | 谢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