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学 黄永昌 孙洪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制度故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和制度成就的总结凝练与集中表达。高校思政课是制度自信教育的主阵地,应在思政课中讲好制度何以构成、何以可行、何以必要、何以成功的故事内涵,引导学生知学理、明“源”理、懂道理、通情理,培养大学生形成对制度的情感认同和坚定信念。
讲准制度的学理内涵
经过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阶段的制度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治理国家中,建立起涵盖“五位一体”等诸多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系统性制度体系,构建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内容和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学理内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素材。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学理内涵,具有知识性传授和价值性导向的聚合功能,既是讲好制度故事的前提,也是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基础。讲准制度的学理内涵要全面回顾制度建设和发展史;系统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制度创新和制度实践中鲜明的中国特色,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新中国由弱向强的历程、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面貌中的制度密码、制度方案和制度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制度学理。
讲深制度的生成逻辑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历史的偶然,制度体系的生成也并非一役之功,而是有其深厚的积淀、具体的条件、深刻的背景,这些方面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也深度影响着制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从历史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制度内核具有历史的可追溯性。从实践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同时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又在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条件下传承和创新。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制度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制度,在于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制度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实践合理性和理论合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逻辑系统呈现了制度发展的多维脉络,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源问题,这也是制度教育的故事线。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深制度的生成逻辑,是讲好制度故事的重点。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深入探究制度形成和发展背后的历史逻辑,挖掘制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文化动力,理清历史传承和现实转化的关系;科学认识制度在实践中的历史必然性,系统总结制度实践和探索的经验,阐释好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自觉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讲深制度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明晰制度“源”理。
讲活制度的功能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展现出巨大优越性,在国家治理上提供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完备的、管用的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赋予了新的生机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动力。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制度功能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根本依据。制度优势也是凝结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的实践支点。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中国之治也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制度的功能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和党的全面领导科学性、合规律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优势是制度强大生命力的直接反映,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活制度的功能优势是讲好制度故事的关键,充分认识制度的功能优势是增强制度认同的必要条件,也是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根本。讲活制度的功能优势,在内容上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讲透党的自身优势与制度功能优势的关系,激发学生思考“两大奇迹”背后制度效能的集成与转化,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取代性。在形式上,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强化学生对制度效能的具象感知,引导学生深谙中国式善治背后的制度道理。
讲透制度的民本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能够转化为巨大的治理效能也是制度价值理念内核的充分彰显,制度的价值理念是制度体系的根基也是制度发展的灵魂。在建立和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从国家属性和人民主体的立场出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取向,注重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当年为了根除血吸虫病,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后来看到江西余江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激动不已,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谈道:“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坚持党的领导,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干革命和搞建设都是如此,在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中高度契合。
制度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益,汇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了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因而能够始终建立在人民群众认同、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之上,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成功之路的牢固民意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理念是制度的生命,在高校思政课中讲透制度的民本理念是讲好制度故事、培育制度自信的核心。讲透制度的民本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故事案例聚焦事理、升华情理,讲清楚制度建设和发展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朴素情怀和价值追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制度教育的感召力;在教学形式上,拓展“大思政课”教育格局,丰富教学场域,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制度故事讲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使其深入人心,引导学生通晓制度情理,实现启智润心,激发学生对制度的情感认同与坚守。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