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以法之名》热播,让政法干警这个群像走进了千家万户。剧中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案情的抽丝剥茧,生动展现了法治的智慧光芒。然而,当剧集落幕,一个更深沉的问题浮现,屏幕之外,是谁在用生命守护公平正义?
现实没有NG重来的机会,更没有预先写好的完美脚本。去年6月,武汉江汉区民警邱建军的故事让无数人泪目:面对持刀歹徒,他身中15刀仍用尽最后力气死死锁住对方,用血肉之躯为居民筑起最后一道防线。今年6月,武汉江夏区交警蒋仲超挺身拦截冲卡轿车,历经12天抢救终告不治,那句“注意避让”成了他留给人民群众最后的嘱托。他们身后,还屹立着许多用生命践行誓言的身影:运用大数据技术侦破众多案件的代码民警万松,扫黑除恶战场上燃尽生命的铁面法官杨军,在平凡岗位坚守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检察官梅华明……这些名字,是无数平凡的生命,以最决绝的方式,夯筑起正义的基石,是法治天平上最沉重的砝码,是最悲怆也最崇高的生命勋章。
他们是谁?他们是你我身边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他,可能只是你小区里那位总是笑眯眯打招呼的社区民警,却在制止街头暴行时,毫不犹豫地挡在了危险前面;她,或许是那位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前熬白了头,憧憬着含饴弄孙的老调解员,却在平息一场激烈冲突时突遭不测……当承诺化为遗言,当平凡身躯化作不朽丰碑,我们才懂得,那身“司法蓝”下跳动的,是与我们一般无二的血肉之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以法之名》的价值,在于它点燃了公众对法治的关切。但这把火,不应仅仅停留在对银幕英雄的赞叹,更应照亮现实,转化为对现实中这些“负重者”最深切的敬意、理解和最坚实的支持。这启示我们,法治宣传要深深扎根在基层的土壤里,少些浮在空中的想象,多聚焦那些在街头巷尾、在家长里短、在琐碎纠纷中默默奔忙的身影;要灵活运用各种新载体,比如抖音、快手上的情景剧、动画,让法律知识更鲜活地走进生活;更要搭建理解的桥梁,通过“警营开放日”“法庭旁听”等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一线工作的真实与不易。让“法”从纸上的条文,变成人们心中的尺度和脚下的道路,这才是法治精神真正的生根发芽。我们期待更多像《以法之名》这样扎根现实的作品涌现,让法治的光芒真正照进日常。
银幕上的故事会落幕,但正义的丈量永不停歇。在每一条需要守护的街道,每一个渴望公正的角落,永远都有人,以凡人之躯,承千钧之重,以生命为笔,续写着公平正义永不终结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素(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司法局)
责编: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