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一焯)7月16日,郧西县上津镇刘家湾村小马家沟救灾现场,61岁的李青富半蹲在被水冲毁的路面上,卷起的裤腿上沾满泥点,一道刚结痂的疤痕在小腿上格外显眼。
“这是那天翻山时滑进激流里蹭的。”李青富一手叉腰,一手捶背,声音嘶哑。这个在洪水中留下的印记,正是那场48小时生死救援的生动注脚。
时间回溯到7月9日,上津镇刘家湾村遭遇强降雨袭击。面对异常降雨,61岁的他与其他村干部提前启动应急响应,逐户电话预警,通知村民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然而,险情升级远超预期。当李青富一行赶往地势低洼、隐患最大的小马家沟途中,在距沟口约3公里处,肆虐的山洪裹挟着泥石流轰然而至,瞬间吞噬了通往沟内的唯一道路。通信线路随之中断,小马家沟瞬间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孤岛”,沟内47户98名村民失去联系。
道路尽毁,通信断绝,里面情况不明,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怎么办?他立即组织起由村巡逻员和紧急赶到的消防员组成的12人突击队,强行翻山开辟一条进沟道路。
行至腰岭湾路段时,惊险一幕发生了:李青富不慎踩中松动的树根,身体瞬间失去平衡,猛地滑坠入汹涌的激流之中。“一瞬间就陷入湍急的洪流中,只剩个头露出水面!”突击队员程日林说起这惊魂一幕时仍心有余悸,“差点儿人就没了。幸好他抓住了身旁的安全绳,在我们拼尽全力的拖拽下才被拉回岸上。”被救起的李青富瘫坐在地上,小腿擦伤渗血,缓了一阵后坚持带队前行,最终艰难抵达小马家沟核心区域。
由于救灾及时,98名村民已在洪水峰值到来前,由沟内村民骨干及时组织转移至沟内高处安全点。当最后一位村民走出沟口时,连续奋战近40小时的他一头晕了过去。
“他当时脸色发白,喊都喊不醒。”一位参与救援的队员回忆道。众人连忙将他抬上了返程车辆,紧急送往镇上接受简单治疗。
经过短暂休整,稍有恢复的李青富放心不下群众早早便回到了村里。随着应急通信部分恢复,李青富协调消防力量开辟撤离通道。嘶哑的声音始终未停歇,他继续带领村两委干部投入到紧张的消杀防疫、房屋安全排查鉴定和救灾物资发放工作中,清淤工作有序开展,损毁道路正在加紧修复,电力、供水主干管网不间断抢修。在村临时指挥部,他略显疲惫却依然清晰的指令声,持续回响在忙碌的空气中……
洪峰退去,那道于浪尖挺立的背影,已然化作刘家湾村坚实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