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8月4日,多个账号发布视频称“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系“求助无果、以死明志”,引发广泛关注。
8月5日,河南省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称,2025年8月1日20时38分,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事发后,该院迅速组织抢救,坠楼人员终因伤势过重,于8月2日凌晨1时40分死亡。经核实,坠楼人员为该院医生邵某某,女,57岁。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8月4日晚,邵医生的丈夫张先生向津云新闻记者证实,8月4日上午,邵医生的遗体已经在老家下葬,他表示:“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让她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的感觉。”
此前,邵医生在自己账号发视频,为自己接生到的一对龙凤胎而开心
据网络资料显示,邵医生从医30年,接生超3万名新生儿,擅长高危妊娠抢救,曾荣获“河南省优秀妇产科医师”“周口最美医生”等诸多荣誉,双手托举起无数新生命,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白衣天使。
她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本地网友自发哀悼和怀念,不少宝妈都说,自己的孩子就是邵医生接生的,多亏了她才能顺利生产。邵医生还在自己主页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凌晨都会接患者的电话。
网友对邵医生的去世表示惋惜和怀念
就是这样一位温柔善良、有口皆碑的好医生,却在网络暴力的围猎之下,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下沉痛的句点,让人深感痛心。这份痛心里,包含着对医生生命的惋惜,更有对网络施暴者的愤慨!
据邵医生的家属讲述,三起医疗纠纷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产妇因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邵医生竭尽全力救活母婴,家属却因重男轻女提出百万索赔;产妇和家属不顾医生劝说,执意顺产导致子宫破裂,尽管已签署风险同意书,仍将责任推给医生;两年后被确诊的脑瘫患儿,家属不做任何医疗鉴定就直接归咎于医生。三起纠纷的家属都发视频谴责邵医生,互相关注并推荐,引来大量网络水军对邵医生进行攻击和人肉搜索。
如果所述为实,这三起纠纷的共同点就是科学让位于情绪,专业屈服于暴力,真相湮没于喧嚣。患者家属绕过法律程序,通过在网络上对医生个人进行攻击,以此来宣泄情绪,索取赔偿,本质上就是极端“医闹”的线上变种。
过去,“医闹”表现为线下聚众堵门、暴力威胁;如今,则变成了线上造谣谩骂、毁坏名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只需要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就能发动一场针对医生的“网络私刑”,伤害性不亚于真实的暴力,一句句恶言恶语如同无形的利刃,直插入被网暴者的心中,摧毁其精神防线。更可怕的是,网络暴力的伤害具有持久性和扩散性,谣言一旦形成很难消除,一次攻击可能引来无数跟风者,邵医生承受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千夫所指,百口莫辩”的精神凌迟。
最让人扼腕的是,邵医生在七个多月的网暴里,感受到的是孤立无援的绝望。医院是否为她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她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平台是否及时清理了造谣内容,处置了恶意攻击的账号?警方是否对持续的网暴骚扰介入调查?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能及时伸出援手,或许都能拉住那个坠落的身影。可惜,救人的医生只能用生命发出最后的呐喊,这呐喊里藏着多少无助,细想起来让人如芒刺背,心绪难平。
或许有人觉得,患者觉得自己遭遇了不公,有权上网发视频维权。但需要明确的是,网络监督是社会的减压阀,不是泄愤的角斗场。患者要维权,可以拍视频讲事实,可以晒证据求关注,法律和舆论都会站在有理有据的一方。但如果把“我觉得”当真相,把“我不满”当武器,用谣言毁掉一个医生的名誉,用网暴摧毁一颗救人的心,这不是正常的监督,而是恶意的违法。
医生不是神,医学有局限,这个简单的常识不应该被情绪的狂流所淹没。如果医生的专业尊严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还有谁愿意穿上白大褂?医生因为沉重的压力在手术台前多一分犹豫,就会让患者在危急时刻少一分希望,最终撕裂的是医患之间最珍贵的信任。
救人性命者,被逼到以死证清白,悲剧刺痛人心,引人深思。调查组理应彻查事件原委,还原事实真相,让造谣者付出代价,让网暴者受到严惩。这不仅是还邵医生一个公道,更是给所有医者吃一颗定心丸:你们守护生命,我们也会守护你们。
更应该以此为契机,高度关注和严厉打击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医闹”,用法律的重拳击碎那些披着“维权”外衣,肆意实施网暴的可怕行径,让救死扶伤者不必被流言所害,被恶语中伤,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