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 黄洁莹 方向 实习生 熊筱歆
一对来自山西的亲姐妹,先后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分娩了超早产宝宝,胎龄分别为26周和27周,体重仅为820克和680克。同一血脉,两度“闯关”。近日,这对“迷你”表兄妹先后在一个医疗团队的呵护下“追赶”着长大,顺利出院回家。
26周“小表哥”在预产期当天“毕业”回家
刘雯和刘静是一对山西的亲姐妹,先后来到武汉读书并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去年底,38岁的姐姐刘雯意外怀上了二宝。今年2月7日,因为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刘雯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紧急剖宫产。26周 2天、820克的泽泽因呼吸窘迫、轻度窒息开始了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闯关”之路。
出生时,泽泽的身体只有成年人的一个巴掌大小,全身皮肤薄如蝉翼,脏器发育极不成熟,生命体征微弱。呼吸、感染、营养等每一道关卡都威胁着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他的肺部发育极差,像一块石头,完全没有气体。”新生儿科副主任祝华平说,最大挑战是呼吸关,泽泽先后使用5次肺表面活性物质,创下了该科室早产儿救治的最高使用纪录。
祝华平回忆,在泽泽病情最重时,整个团队都非常焦虑,但泽泽爸爸每天都会守在新生儿科门外,每次谈到病情,他总说“我相信我的孩子能够挺过难关,他一定行。你们尽管努力去救治”。这些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给了医护们坚持下去的底气。
60%氧浓度高频通气15天、一氧化氮吸入4天、有创通气40天……泽泽终于闯过了最艰难的一关。在治疗的第95天,泽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从重症监护室转入家庭陪护病房,终于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住院97天,泽泽的体重从820克长到3400克,泽泽在预产期当天“毕业”回家。
27周680克的“小表妹”也提前出生
在刘雯怀上泽泽没多久,妹妹刘静也怀孕了。刘静孕期情况复杂,先后出现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肝损害,妊娠合并胸腔积液,慢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5月12日,泽泽临近出院时,刘静有了提前分娩的迹象,“当时非常担心和害怕,但因为小外甥泽泽的救治经历,让我们在慌乱中有了一丝安慰。”
随后,27周 2天、680克的汉堡妹妹提前报到。在汉堡出生前,光谷院区新生儿科就组织好了复苏团队。汉堡出生后,该团队立即启动复苏流程:预热辐射台、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复苏并紧急转入新生儿重症病房。
在第一道呼吸关中,除了常规给予呼吸循环支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超早产综合管理,因动脉导管未闭,这个巴掌宝宝还接受了动脉导管结扎术。
因为宫内生长受限,汉堡比同胎龄的宝宝更小,每天的营养和热卡的供给也需要精准测算和规划。一开始,汉堡无法经口喂养,需要静脉输注全营养液。因为全身皮肤呈半透明状,隔着腹部皮肤甚至都能隐约看到内部的肠管。在汉堡的皮肤上能够找到的血管比最小的头皮针还细,但新生儿科团队成功为她建立静脉通路PICC,通过科学的静脉营养和细致的微量喂养技术,汉堡安全渡过了喂养不耐受关,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为了给超早产宝宝更好的救治,新生儿科推广“管床医生 责任护士妈妈”双责任制,把每一次病情变化都翻译成家长听得懂的语言;把每一次拥抱、每一次袋鼠式护理,做成可量化的温暖。20天有创通气、70天无创支持、78天精心照护……8月4日,在预产期前三天,汉堡顺利出院。
“从保温箱到妈妈怀抱,从以克计体重到按天长大,泽泽和汉堡的‘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场由医院、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接力赛。”新生儿科主任夏世文说,团队还会持续关注两个宝宝出院后的生长发育,帮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真正的人间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