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汉超”战鼓擂响,绿茵场上4.6万名观众的声浪如海啸般席卷全场,比武汉8月的热浪更汹涌。“喊你来踢球,输赢都带你飞”“谁赢谁是市中心”一声声汉味十足的隔空喊话响彻江城。
前有“苏超”引爆关注,后有“浙BA”奋起直追,“汉超”是如何量体裁衣,走出一条特色化出圈道路,引发全民观赛热潮,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立足百年底蕴,以足球文化勾勒“汉超”躯体。1898年,伴随着汉口开埠通商的汽笛声,博学书院建成武汉第一个标准足球场。1955年落地而生的新华路体育场,承载着几代球迷滚烫的记忆。2022年,荣光接续,武汉三镇队与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在中超、女超双双夺冠,武汉也成为了中国职业足球史上第一个在同一个赛季上演“一城双冠”伟业的城市。近年来,武汉不断为各级国字号球队输送着人才,从这里走出了如王霜、邓卓翔等大批中国足球才俊。在这片足球沃土上,人们对于足球运动的喜爱早已深入血脉,足球是竞技、是热爱、是激情,更是生活,“汉超”的成功出圈离不开这座城市足球文化沃土的滋养。
打造区域名片,以“百家争鸣”充盈“汉超”血肉。区域特色为媒,足球赛事作引,一场大比拼在网络的催化下蓬勃发酵。“后官湖浪猛还是金银湖风狂?”,东西湖暗中较劲蔡甸,无论是百片足球场,还是数所特色足球学校,比的是“硬实力”;“梁子湖风浪响还是经开车谷引擎声浪闹?”,经开与江夏隔空斗法,无论白天的科创精英,还是夜间的绿茵健将,拼的是“干事韧劲”。江夏的肥蟹香丸遇上经开的陆养海鲜,洪山的学府奶茶碰上东湖的农家莲子羹,“汉超”早已超越比赛本身,成为各区域之间文化产品的推介平台。
激发全民热情,以“不服周”倔劲燃动“汉超”脉搏。这座城市拥有长江码头百年风浪锤炼出的拼搏精神,即便小小的绿茵场,也被视作捍卫区域荣誉的战场,每一脚射门都带着“火炉”城市特有的炽热,健儿拼尽全力,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江夏的国企职工化身绿茵猛将,经开的银行职员变身中场发动机,洪山的学子把书生意转为凌厉攻势。江夏战队的涂宇这样高度评价球队展现的精神:“到了球场,无论替补还是主力我们的出发点和执行力都一样全力以赴。” 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以对足球的纯粹热爱和为区争光的共同信念在赛场上挥洒汗水。
超越胜负之争,以“江湖情义”塑造“汉超”灵魂。场上寸土必争,场下肝胆相照,终场哨声一响,“走,克万松园七宵夜!”的邀约此起彼伏,输赢都抵不过一碗藕汤的温度。刚还在赛场上互相“抖狠”的球迷们,场下便一起相约撮虾。喻家山下的书生和沌口的工人把酒言欢,汉正街的商贩与光谷的程序员称兄道弟。胜负之外更见真情,足球在这里不仅是竞技比赛,更是各区相连接的情感纽带——既要有“劳资不信邪”的拼搏劲头,更讲究“拐子够意思”的兄弟情义。
百年底蕴为形,区域名片造血,全民热情燃脉,江湖情义塑魂。“汉超”因而让人“上头”,它跃动着城市的心跳和呼吸,正在江城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三镇演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雅迪(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办事处)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