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水如何浇灌山乡沃土?在南漳县,一支由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组成的队伍,用科技赋能农特产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近日,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祖亮到高铁站,迎接前来指导的湖北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王琼博士一行。2019年香菇产业规模化起步时,因菌棒生产依赖木屑、麦麸皮和石膏粉,成本高、竞争力弱,发展一度陷入瓶颈。
2021年,王琼博士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破题的“金钥匙”——菌菇轻简高效栽培实用技术。
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王琼说:“利用秸秆等农业副产物进行科学配比制作菌棒,结合菌种优选,提升菌菇品质;同时利用研发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将废弃菌棒制成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实现了菌棒的循环利用。”
科技赋能效果显著,菌棒成本降低。单价1.2元一斤的麦麸皮部分被0.3元一斤的玉米芯替代。
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祖亮说:“现在我们投资一个菌袋成本减少两毛,每一袋的菌袋增值在五毛左右,这样一去一来就增效六七毛。”
成本降低后,裕农菌业乘势而上,建基地、添设备,年产200万袋优质菌棒供应给周边农户。公司推行“三包一保底”模式,辐射带动全县8个镇46个村约1.2万名农户增收。
科技助力不止于生产。在王琼博士技术团队的持续助力下,裕农菌业进军精深加工领域。当地的果蔬经过低温脆化处理后,成为俏销东南亚的网红零食,每包售价达2美元。这条生产线日均消耗农产品10吨,有效带动周边1000多亩订单种植。
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祖亮说:“我们的果蔬脆,包括现在的白果酥等,在带进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后,在那边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在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可同比增长40%,力争今年在马来西亚的年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
目前,裕农菌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安装调试健康功能茶饮生产线,投产后年可消化白果300万斤,联农带农效益预计再提升30%,全年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
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王琼说:“我们将继续丰富菌菇、特色果蔬、食药资源等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出更多面向海外市场的新产品。此外还会进一步开展农业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化工厂的建设等,共同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南漳县已建成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个,联络驻站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及横向驻站专家共53人。这些工作站不仅是日常科技服务的阵地,更成为组团定向服务全县30家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重要平台。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三新”技术30余项,培训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农技推广人才1000多人次。(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张鹏亮 程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