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参加2025年湖北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选手正在介绍项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金凌云 通讯员 楚仁轩
博聚楚天,共建支点。9月25日,2025年湖北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武汉举行。
这是我省首次聚焦留学人员举办的赛事,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1名留学博士和博士后携215个项目报名。
这是一场创意和创新的比拼——经过激烈角逐,9个优秀项目过关斩将,站上总决赛舞台。
这是一次项目和资源的“牵手”——获奖项目将获得最高60万元的资金奖励,还将享受项目落地、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政策支持。
这场位于华中腹地的大赛,为何能吸引全球华人的目光?
当日,3名参赛选手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他们纷纷表示,湖北举办的这场大赛,具有全球视野,让更多投资者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
挪威科技大学博士张雪梅——
高质绿色利用道路固废
“这次比赛让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到项目,为我们继续创新创业提供了信心。”9月25日,2025年湖北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选手张雪梅说。
当天,张雪梅带来的“道路固废再生剂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比赛特等奖。
在武汉理工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张雪梅就开始从事道路固废方面的研究。她说,我国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技术不足,导致利用率较低。每年公路改扩建都堆存了大量固废,既占用土地资源,也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何高质、绿色利用道路固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挪威科技大学就读博士期间,她主攻道路固废再生剂研发。
张雪梅介绍,道路固废再生剂相比填埋,具备高质化应用、大规模消纳等突出特点,但传统再生剂面临高温易挥发、剂量确定技术精度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研发出高低温平衡的再生剂,并提出新的剂量确定技术。这项研究,已经获得挪威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
“湖北是九省通衢,路网密集,近年来道路改扩建的需求较大,为我们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机会。”张雪梅道出留在湖北创新创业的原因。
张雪梅所在团队共有5名成员,均来自国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绿色环保路面材料及应用、橡胶沥青改性机理、低碳与智能道路材料及应用、再生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等领域研究。
“在外学习的经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张雪梅说,该团队已与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合作,目前计划成立“绿循再生科技”公司推动技术商业化。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付绿平——
为炼钢窑炉穿上“防热内衬”
“湖北作为华中腹地,举办这样具有全球视野的大赛,很有魄力,让我们体会到‘楚人爱才’的温度。希望能分享支点建设的红利,与湖北共成长。”9月25日,“高温工业隔热长寿型耐火炉衬制备及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付绿平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34岁的付绿平是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从2013年起,就一直从事高温工业轻量耐火材料相关研究。2020年到2022年期间,他入选“香江学者计划”,前往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上有了新突破。
目前,包括付绿平在内,“高温工业隔热长寿型耐火炉衬制备及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项目共有5位成员,年龄分布在34岁至61岁之间。
“炼钢厂、化工厂都使用窑炉这类高温设备,窑炉的工作温度通常在1600摄氏度以上。”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博士后邹永顺说,这类高温设备需要耐火保温材料隔热,但传统的耐火保温材料大多只能耐受1000摄氏度到12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只能“套”在隔热的内衬外,就像包在不锈钢保温杯内胆外的一层外壳。
邹永顺说,这种结构的保温效果较差。“我们研究发现,隔热材料离热源越近,保温效果越好。”
为提升耐火保温材料的耐热性,付绿平和团队成员运用创新技术,在一种特殊材料中加入均匀分布的微纳米级孔隙,这种孔隙的直径仅为头发丝的九十分之一。这种耐火保温材料既不会损失力学性能和抗侵蚀性能,还拥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这相当于给保温杯装了一个保温效果更好的内胆。
从留学“取经”,到回校转化,历经十年努力,付绿平和伙伴们已经将这项技术在湖北落地。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曹英豪——
研发的消化道肿瘤支架兼具支撑和治疗功能
“这次比赛为我们提供了舞台,让更多投资者看到我们的价值。”9月25日,在2025年湖北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光热治疗型消化道覆金支架”项目负责人曹英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曹英豪成为武汉协和医院胃肠道外科的一名医生。近10年的临床生涯,让他精准了解到胃肠道癌症患者的需求。
“晚期消化道肿瘤发生梗阻率高,传统手术创伤极大,保守治疗效果又不佳,而现有的普通支架无法兼具支撑和治疗功能。”过去,面对晚期肿瘤梗阻病人的痛苦,医生常常束手无策。
2023年,在医院和导师的支持下,曹英豪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专门研究一种新型支架技术。两年间,他放下手术刀,重拾课本,全身心投入研究。
顶尖学府的科研思维让曹英豪深受启发,加上多年的临床经验,不到3年时间,他所在的8人团队研发出首款光热治疗型消化道覆金支架。
“光热疗法具有精准、安全、高效等特点,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曹英豪说,这款光热治疗型消化道覆金支架,不仅具有传统的支撑功能,还兼具治疗功能,在重建消化道通畅的同时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革新了消化道恶性梗阻的治疗模式。
他介绍,该项目已在湖北的3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相关核心技术得到多个项目资助,申请授权国内外专利共计12项,并获融资4000万元,即将落户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