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
文丨亦凡
编辑丨漆菲
重返联合国大会讲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延续了他对这个庞大机构的批评态度。
当地时间9月23日,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一小时的讲话,谈论了外交政策、移民、气候变化、战争等议题,其要义不外乎自我赞美和抨击联合国,比如不满后者未帮助自己促成和平,声称其所做的只是发出措辞强硬的信函,却从未付诸行动。
尤让外界关注的,是特朗普如何回应近期多国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巴勒斯坦问题可谓此次大会的首要议题。
特朗普发言前夕,多个国家陆续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等。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超过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欢迎,并强调“不落实‘两国方案’,中东地区就没有和平,极端主义就会蔓延至全世界”。
特朗普则指责部分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是在纵容冲突持续”。他表示,“这个机构的某些成员正在寻求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对哈马斯恐怖分子来说,他们的暴行将获得过于丰厚的回报。”
这番说辞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完全一致——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指责这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正在为“恐怖主义”提供奖励。他还称,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但按照古特雷斯的说法,巴勒斯坦建国“是一项权利,而非奖励”。
虽然扬言要结束加沙战争,特朗普并未分享任何具体的停火举措,也没有批评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制造的种种悲剧。美以达成的统一战线,让“两国方案”乃至巴勒斯坦的“建国梦”显得遥不可及。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视频方式参与联合国大会,美国拒绝他和其他巴方官员入境。
法国引领西方“承认潮”
今年7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从而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的西方国家。此举引发层层涟漪,推动了今年承认巴勒斯坦的浪潮。
马克龙的决定缘于4月对加沙边境的访问,当地的悲惨状况让他感到震惊,回国后即表态法国将承认巴勒斯坦。除此之外,国内的舆论呼声也给马克龙政府制造了压力,要求其采取行动应对加沙的惨剧。
◆9月22日,马克龙(中)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左)在联合国总部共同主持巴勒斯坦问题峰会。
为此,法国联同沙特提出计划,希望能让英国和加拿大也加入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队伍。最初的努力并不容易,这些国家并不希望因此开罪美国。直到7月底于纽约举行的国际会议上,马克龙的努力得到了突破——15个国家签署联合声明,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迈向两国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后续峰会定于9月22日举行。
这一天是第80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的首日,法国和沙特共同主持了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马克龙在会上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让以色列得以在和平中生存的唯一解决方案”,并称此举是“哈马斯的失败”。
自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单方面宣布建国以来,联合国成员国陆续承认巴勒斯坦国,但主要来自“全球南方”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对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予以承认。
2011年巴勒斯坦被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员,这是巴勒斯坦的一次外交胜利。同年,冰岛成为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欧洲国家,开创先例。瑞典亦于2014年承认巴勒斯坦国。不过,大多数欧洲政府仍停留在“支持两国方案但不正式承认”的立场。
直到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加沙地带局势日益严峻,激起许多国家对以色列的不满。欧洲多国在去年突破立场,西班牙、挪威和爱尔兰等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西班牙甚至因加沙战争对以色列实施制裁。
◆加沙民众爬上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货车,试图获取食物等必需品。
虽然“两国方案”得到不少支持,但部分国家对于该方案的承认是附带条件的。比如比利时就说,只有哈马斯被驱逐且人质被释放,这一方案才能生效。
英法等欧洲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走到美国对立面,似乎让双方之间又多了一个裂隙。西北大学副教授、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认为,不应夸大这种裂痕。他向《凤凰周刊》指出,尽管美欧间存在分歧,但并不属于原则性、不可调和的矛盾,谈不上所谓西方的分崩离析或是美国和中东盟友离心离德。“相较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从原则性上来说不是那么大的问题。”
◆加沙人排队领取食物。由于以色列持续轰炸,当地陷入饥荒。
被承认却无法改变现状
国际关系中,一个地区是否被承认为“国家”,通常要满足《蒙得维的亚公约》提出的几个条件:固定领土、常住人口、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国际社会的承认是国家地位的重要支撑。越多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越能强化其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合法性。
巴勒斯坦目前在联合国的身份是“非会员观察员国”,这一身份在2012年获得。要想成为成员国,需获得三分之二的联合国大会成员承认,再加上安理会的通过——鉴于美国的立场,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但对巴勒斯坦而言,被承认依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意味着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权的支持。随着越来越多联合国成员国加入,会让以色列承受更大的舆论压力,也会使巴勒斯坦在外交上不再孤立。
被承认也可能带来具体利益。王晋提到,这或将扩展巴勒斯坦的外交活动空间,比如一些国家会允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设立大使馆,享受外交待遇。澳大利亚就表态称,随着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履行改革承诺,澳方“将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建立外交关系和开设使馆”。
倘若能建立外交关系,将帮助巴勒斯坦推动和外国的经贸、援助、教育等领域合作,还有机会加入更多国际组织——除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勒斯坦还在2015年成为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因此有权对以色列提起战争诉讼。
面对西方国家立场改变,巴勒斯坦备受鼓舞。9月23日,约旦河西岸多个城市举行集会和游行活动,庆祝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同时继续声援加沙地带民众。
◆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巴勒斯坦驻英代表团在伦敦进行庆祝。
由于不被特朗普政府允许入境,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讲话方式出席了9月22日的会议,他表示巴勒斯坦愿与美国、沙特、法国以及联合国等所有合作伙伴合作,在国际保障和监督下,按照具体时间表,落实纽约宣言中的和平计划。
王晋认为,谈论巴以问题其实是在谈论双方的持久公正与和平,因此“两国方案”是一个重要目标。“当前国际的‘承认潮’有助于增强其作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合法性和原则性基础,从中长期的政治和外交层面来说意义很大。它带来的是国际舆论氛围和对巴勒斯坦道义支持的强化。”
但他亦提到,由于以色列不那么在乎国际社会观感,短期内不会因此被改变,美国也不会调整地区政策,仍将继续为以色列提供支持。“从巴勒斯坦一方来看,其内部仍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派系矛盾持续,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再度重燃希望的“两国方案”距离落地遥遥无期,以色列和美国不会坐视这一切继续,掐灭巴勒斯坦的建国梦是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一贯立场。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表示,“以色列需要立刻采取反制措施,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即约旦河西岸)实施主权,彻底解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排版 / 李惠雅